道教仙話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9月13日 (日) 16:4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文學
道教詩詞
道詩 道詞
道教散文
道教小說
道教戲曲
其他
楹聯 掌故 童謠

仙話是以記敘仙人活動以及逸聞趣事為主要內容的文學作品。道教仙話是圍繞道教基本宗旨而創作的反映道教神仙活動以及社會影響的文學作品。道教仙話既有民間文學的一般特點,又具備了道教延年益壽、羽化登仙的基本精神。因此,道教仙話也屬於道教文學的一個重要門類。

仙話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隨著仙人觀念的產生以及所謂仙人活動的出現而形成的。最初的仙人指的是山上人,即老而「不死」遷入山中的隱居者,這種「仙」是由人修煉而成的。

在道教以前便有「仙人」觀念,記載仙人活動、描述仙人逸聞趣事的筆記或者作品即已見諸典籍。從現存史料看,仙話在戰國時代已經相當流行,像西王母仙話、黃帝仙話、蓬萊丈人仙話便是典型的代表。道教產生之前的仙話當是從古老的神話演變而來的。在遠古時期,先民在無意識狀態下所創作的諸多神話已經接觸到「生死」的母題,後來的仙話發展了這個母題,並且成為有意識的創作。戰國以來的仙話創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融進了先民的生命意識。從類型上看,漢代以前的仙話主要有:羽人式、壽國式、帝師式。所謂羽人式就是記敘身長羽毛的異人,作者通過種種描述而使此類藝術形象成為飛升的思想載體;所謂壽國式就是以國人普遍長壽為表現主題,像《山海經》中所見的各種長壽國傳說就是這種類型的代表;所謂帝師式就是表現長壽仙人成為帝王之師的理念。如赤松子等人既是長壽仙人又是古帝王之師,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先民的社會心理指向。

漢代以前的仙話對道教具有很深的影響。自道教產生開始,道門中人即注意搜羅先秦的各種仙話資料,並且進行新的創作。像麻姑獻壽、八仙祝壽等可以看作道教仙話的範本。從藝術典型的角度看,道教仙話不同於以往的神話,如果說在以往的神話中「神」的品性是與生俱來的,那麼道教仙話中的仙人卻是通過修煉而成的。從體裁上看,道教仙話與一般的神仙傳記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在道門中,神仙傳記是被當作「信史」看待的,具備一定的事實成份;但仙話則有較強的幻想特征,它在神仙傳記的基礎上加以想象與誇張,從而突出了仙人的特異性。在道教仙話中的藝術形象往往具有超越人體生理限制的特點。仙人可以不食五穀,僅僅依靠吸風飲露就能夠生存;他們還善於變化,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異能量影響或者控制某些自然現象。在道門中人的想象世界裏,人一旦成仙,就不必受到社會統治者的約束而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可以說,仙話中的藝術形象既代表著「超越」,又象徵著自由與平等。道教仙話不僅是鼓舞道門中人積極修煉的藝術能源,而且對民間文學產生了極大的滲透。經過了廣泛的流布,道教仙話在民間發生變型,如桃花仙子、桃李姑娘、茉莉仙姑、玉蕊仙子、金蟾仙子以及各種風物民俗傳說都可以看作是道教仙話的發展。道教仙話與民間傳說相互影響、相互刺激,從而推動新的仙話不斷產生。這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