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世情小说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道教世情小说是通过世间生活题材来表现道教思想情感的作品。换一句话来说,这是道教观念与小说艺术形式的结合,是道教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

道教世情小说以人与仙相恋的题材为主。此类作品早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例如《搜神记》等书写出身贫寒的董永受到仙女的垂青和帮助;至于误入桃源的刘晨、阮肇也可享受一段与仙女幽会的浪漫时光。作品中这些凡人的人生际遇最切合中国民众的生存观。就这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奉道文人既表现了现实世界的种种局限,抒写人们对神仙乐园的企求,又迫不及待地让那些仙女下凡,回归到对现实世界的肯定。不过,此时这种人与仙相恋故事基本上还被匡在志怪的范围之中,尚未独立成为一种新的小说模式;唐宋之际,随著传奇体式普遍化,人与仙相恋的题材更受到广泛的表现。如果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中与仙女婚配的主人公往往动了还俗的念头,那么到了唐代,这些艳遇的凡夫俗子却“乐不思蜀”了。如《传奇.裴航》中的裴航、《逸史.崔生》中的崔生、《会昌解颐录》中的张卓,都在享受了一段遇仙女的浪漫恋情之后名列仙班。在唐宋文学殿堂里,仙凡二界似乎畅通无阻。当然,人与仙浪漫相恋的故事在唐宋时期也还是没有冲破传奇的框架。明清之际,话本和拟话本的出现,人与仙相恋的题材得到了相对完善的表现。与此同时,描写女仙到世俗社会辅助善良男子的作品也应运而生,于是道教世情小说也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型式。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写秋翁受到衙内张委欺压,后有司花仙女和百花神前来相助,惩罚了恶人。秋翁从此日饵百花,最终当上了天帝的护花使者。这种故事表面上看虽然并没有直接的人与仙相恋的文字描写,但在深层次之中却蕴含著更为真挚的爱恋,这是因善而恋。这种爱恋,其男女私情已经升华为对善的肯定与回报。

道教世情小说文字大多清新可人,作品并非以情节取胜,而以情感动人,体现了自先秦道家开始的人情与人性自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