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删除1字节 、 2008年11月10日 (一) 15:13
无编辑摘要
道情首先必須含有豐富情感成份,但這又不是一般的世俗之情,而是超越於世情之上體現了「道」的精蘊的升華之情。因此,為了以「道」之崇高情感感化世人,就必須通過形象性來強化藝術效果。這種形象性,除了體現在內容之外,也體現在技巧上,它可以通過一定的動作表演,使內容更加具體可感,同時,它還可以穿插念白,使其內容更易於為人所理解。念白的穿插和內容的「動作化」導致了道情的曲藝屬性向戲劇屬性的游移。因此,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的許多戲劇作品中往往通過道情來發展情節。
道情的原始面貌如何,現已難於查考。不過,從[[八仙]]人物之一 ── [[[藍采和]]的「拍板歌」似乎也可以追溯到某些蹤跡。宋代,道情不僅流行於民間,而且受到宮廷的歡迎,據周密《武林舊事》卷七記載,當時的道情在形式上與鼓子詞相同。南宋時,道情演唱以漁鼓和簡板伴奏,所以又稱之為「漁鼓」。
由於道情短小精悍,可以獨立演唱,歷史上一些道士或奉道文人便樂於運用它來「演道抒情」。[[張三丰]]即是於今可考的著名的道情作者之一。在《張三丰文集》中收有《道情歌》等多種道情作品。在藝術手法上,張三丰的道情與唐宋詞有密切關係,有的甚至就是根據宋詞的有關詞牌創作的,他在借鑒唐宋詞時又進行了一些變更,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統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