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9年6月27日 (四) 11:05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据《史记》说,作者为春秋时周守藏室之吏(掌管图书的史官)“老子”。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东汉时,随黄老道的产生,《道德经》已演变为道教的经典,张陵张鲁天师道即以《道德经》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观点解释《道德经》。

以后从魏晋至隋唐,历代都有道士诠释阐发其义旨。据唐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统计的六十馀家中,多半为道士,有的明理身之道,有的明理国之道,有的以道德为宗,有的以非有非无为宗,有的以重玄为宗。其中老学重玄派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宋代以后,道教对《道德经》的诠解走向集注化,彭耜的《道德真经集注》集宋代注者二十家。现存于世的《道德经》注解其中有多种收入《正统道藏》,从哲理、内外丹、易数等多角度加以诠释,为研究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164页。
  2.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二卷﹝上海: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43-46页。
  3. 牟锺鉴等:《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上编﹝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第122-194页。
  4.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14页。
  5. 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26-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