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集註(宋太守張氏)”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道德真經集註 |編著= |卷數=十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玉訣類 |正統道藏字號=靡恃 |涵芬樓本冊數=395-398 |新文豐本冊數=21...')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10
 
|中華道藏冊數=10
 
}}
 
}}
'''道德真經集註''',集注者不詳。纂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注。十卷,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是書有元符六年(1098)梁迴後序,以為河上公、唐玄宗、王弼三家注究大道之本,王雱深於道德性命之學,「明微燭隱,自成一家之說」。又云太守張公「命黌舍之學者參其四說,無 加損,刊集以行於時而廣其教」,則此集成於北宋。書中保存王雱之注,頗為珍貴。
+
'''道德真經集註''',集注者不詳。纂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注。十卷 ,第六、七、八卷原缺 ,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是書有元符六年(1098)梁迴後序,以為河上公、唐玄宗、王弼三家注 各有所長,能 究大道之本,王雱 深於道德性命之學,「 而老氏之書復訓厥旨, 明微燭隱,自成一家之說」 ,從而使八十一章愈顯於世 。又云太守張公「 深達夫道德性命之理,以文章作人,以經術訓多士,常患夫執經者不知道,乃 命黌舍之學者參其四說,無 加損,刊集以行於時而廣其教」,則此集成於北宋。書中保存王雱之注,頗為珍貴。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18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18頁。
 
[[Category: 洞神部玉訣類]][[Category: 北宋道教經典]]
 
[[Category: 洞神部玉訣類]][[Category: 北宋道教經典]]
 
[[en: Collected Commentaries on the True Scripture of the Way and Its Power]]
 
[[en: Collected Commentaries on the True Scripture of the Way and Its Power]]

2016年1月8日 (五) 14:49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道德真經集註
編  著:
卷  數:十卷
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靡恃字號
涵芬樓本第395-398冊
新文豐本第21冊
三家本第13冊
道藏提要:編號701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道德真經
第10冊
 

道德真經集註,集注者不詳。纂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注。十卷,第六、七、八卷原缺,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是書有元符六年(1098)梁迴後序,以為河上公、唐玄宗、王弼三家注各有所長,能究大道之本,王雱則深於道德性命之學,「而老氏之書復訓厥旨,明微燭隱,自成一家之說」,從而使八十一章愈顯於世。又云太守張公「深達夫道德性命之理,以文章作人,以經術訓多士,常患夫執經者不知道,乃命黌舍之學者參其四說,無復加損,刊集以行於時而廣其教」,則此集成於北宋。書中保存王雱之注,頗為珍貴。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