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號太和先生相贊”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是明代嘉靖十八年 (巧39 年)司禮監下屬的經廠所雕印的一部圖冊。書中收有版畫26幅,贊文26篇,開首有當朝閣臣顧鼎臣(1473年-1540年)的引文。太和先生即明世宗朱厚熄最初崇信的道士[[邵元節]]。邵元節自嘉靖三年(1524年)被召入京後,專司禱祀,極受明世宗崇信。邵氏屢得賞賜,明世宗還為他在京師建真人府。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拜為禮部尚書,賜一品服。這部《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就是為邵元節80壽辰所特意雕印。
+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是明代嘉靖十八年 (1539 年)司禮監下屬的經廠所雕印的一部圖冊。書中收有版畫26幅,贊文26篇,開首有當朝閣臣顧鼎臣(1473年-1540年)的引文。太和先生即明世宗朱厚熄最初崇信的道士[[邵元節]]。邵元節自嘉靖三年(1524年)被召入京後,專司禱祀,極受明世宗崇信。邵氏屢得賞賜,明世宗還為他在京師建真人府。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拜為禮部尚書,賜一品服。這部《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就是為邵元節80壽辰所特意雕印。
  
 
 此書卷首有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顧鼎臣《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引》,對邵元節大加讚賞,其後是26幅圖及相贊。這部書的像贊最初是由當時的大臣所撰寫,但是明世宗朱厚熄並不滿意,於是又命顧鼎臣重新修改。因此《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卷末有「嘉靖十八年(1539年)歲次己亥孟秋吉旦光祿大夫上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顧鼎臣奉救更潤」四行。
 
 此書卷首有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顧鼎臣《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引》,對邵元節大加讚賞,其後是26幅圖及相贊。這部書的像贊最初是由當時的大臣所撰寫,但是明世宗朱厚熄並不滿意,於是又命顧鼎臣重新修改。因此《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卷末有「嘉靖十八年(1539年)歲次己亥孟秋吉旦光祿大夫上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顧鼎臣奉救更潤」四行。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可以補充明世宗和邵元節生平的資料。例如:明世宗朱厚 題詩為其慶壽、特許進御書樓讀書、欽賞圖畫觀玩、欽賜元宵賞鳳燈以及夏至時欽賜蟒扇拂暑等,這些內容雖然在《明史》中沒有反映,但在《賜號太和先生相贊》裡卻有圖像和文字的記載。
+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可以補充明世宗和邵元節生平的資料。例如:明世宗朱厚 題詩為其慶壽、特許進御書樓讀書、欽賞圖畫觀玩、欽賜元宵賞鳳燈以及夏至時欽賜蟒扇拂暑等,這些內容雖然在《明史》中沒有反映,但在《賜號太和先生相贊》裡卻有圖像和文字的記載。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開本宏大:高76公分,寬55.4公分;半葉版框尺寸為:高53公分,寬45.8公分。當是中國明代乃至中國古代所傳至今的最大的一部雕版畫冊,反映出中國明代雕版印刷技術水準。原藏於清廷內閣大庫,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特藏書庫。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開本宏大:高76公分,寬55.4公分;半葉版框尺寸為:高53公分,寬45.8公分。當是中國明代乃至中國古代所傳至今的最大的一部雕版畫冊,反映出中國明代雕版印刷技術水準。原藏於清廷內閣大庫,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特藏書庫。

2018年3月31日 (六) 00:17的最新版本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是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司禮監下屬的經廠所雕印的一部圖冊。書中收有版畫26幅,贊文26篇,開首有當朝閣臣顧鼎臣(1473年-1540年)的引文。太和先生即明世宗朱厚熄最初崇信的道士邵元節。邵元節自嘉靖三年(1524年)被召入京後,專司禱祀,極受明世宗崇信。邵氏屢得賞賜,明世宗還為他在京師建真人府。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拜為禮部尚書,賜一品服。這部《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就是為邵元節80壽辰所特意雕印。

此書卷首有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顧鼎臣《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引》,對邵元節大加讚賞,其後是26幅圖及相贊。這部書的像贊最初是由當時的大臣所撰寫,但是明世宗朱厚熄並不滿意,於是又命顧鼎臣重新修改。因此《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卷末有「嘉靖十八年(1539年)歲次己亥孟秋吉旦光祿大夫上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顧鼎臣奉救更潤」四行。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可以補充明世宗和邵元節生平的資料。例如:明世宗朱厚熜題詩為其慶壽、特許進御書樓讀書、欽賞圖畫觀玩、欽賜元宵賞鳳燈以及夏至時欽賜蟒扇拂暑等,這些內容雖然在《明史》中沒有反映,但在《賜號太和先生相贊》裡卻有圖像和文字的記載。

《賜號太和先生相贊》開本宏大:高76公分,寬55.4公分;半葉版框尺寸為:高53公分,寬45.8公分。當是中國明代乃至中國古代所傳至今的最大的一部雕版畫冊,反映出中國明代雕版印刷技術水準。原藏於清廷內閣大庫,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特藏書庫。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趙前:〈明代內府刻本賜號太和先生相贊〉,《紫禁城》第1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