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神学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在汉代统治者的倡导之下,谶纬神学非常盛行。谶是一种宗教性的神秘预言,又称谶语,以之预测吉凶,因通常配有图,故又叫图谶。古人多用于政治斗争中,如秦始皇晚年,卢生奏《录图书》说:亡秦者胡。又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等谶语。纬是相对于经而言,指用图谶等神秘含意解释儒家经典,又称为“纬书”,如纬书《孝经援神契》说孔子即已预言刘邦当皇帝。

实际上,谶纬神学是古代的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心理学,以此为谋求权力者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从而收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其权力的合理性。谶纬神学在西汉末年的哀、平之际大兴,在王莽与刘秀的推波助澜之下,到东汉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本来,董仲舒以神秘的阴阳五行学说附会儒家经义,提出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使儒家学说宗教化。儒生与方士的结合造成了汉代社会浓郁的宗教气氛,这样的社会环境给神仙方士创立宗教提供了方便。道教发生于东汉不是偶然的,与谶纬神学的流行分不开,并得到其启示,如受纬书对孔子神化的启示,早期道教逐渐装扮老子,终至以老子为道教教主太上老君。后世道教也曾大量造作和利用图谶,如魏晋南北朝时“老君应治,李弘应出”的谶语。唐代道教徒为李渊创业而制作的“桃李谣”等即属此类。

参考资料

  1.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9章-21章。
  2. 锺肇鹏:《谶纬论略》﹝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3. 谢贵安:《中国谶谣文化研究》﹝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