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隱韻:道曲概述與鑑賞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諸天隱韻:道曲概述與鑑賞

9787532624393.jpg

作者:張蘭花張振國
出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書號:9787532624393
 

《諸天隱韻:道曲概述與鑑賞》,張蘭花、張振國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以道教音樂歌詞為研究對象的著作。它在大量例證的基礎上,對道曲的概念、組成元素、分類等情況進行了界定和概述,並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梳理了道曲的發展脈絡及演變軌跡,剖析了蘊含其中的宗教思想,透析了它作為詩詞形式的文學風貌,同時還從理論上初步探討了這一特殊藝術樣式的社會功用,提出了開掘其文化價值的現實意義。

目錄

  • 第一章、道曲概述
    • 一、道曲的概念
    • 二、道曲的分類
      • (一)娛神曲
      • (二)修道曲
      • (三)法事曲
      • (四)傳道曲
    • 三、道曲諸要素
      • (一)道曲文本形式:步虛、頌、贊、偈、祝、咒、誥、韻
      • (二)道曲製作人群:神仙、道內人士、道外文人
      • (三)道曲詠唱對象:神、仙、鬼、人、仙境
      • (四)道曲演唱方式:歌唱、念唱、誦念、念白
  • 第二章、道曲的發展脈絡及演變軌跡
    • 一、先秦:道曲孕育期
      • (一)祭祀:萬物有靈的神靈觀
      • (二)詩人:介乎神人之間的巫師
      • (三)歌詩:祭祀樂舞的「頌」和「祝」
    • 二、漢至隋:道曲產生、發展、成型期
      • (一)道教的開創和神仙信仰的確立
      • (二)道教科儀的創設及定型
      • (三)道教音樂文學諸體式的拓展
    • 三、唐宋元:道曲發展鼎盛期
      • (一)統治者的大力扶植刺激了道曲的創作
      • (二)文人的參與推動了道教音樂文學的繁盛
      • (三)「讚詠詞」的誕生與「道情」的逐漸定型
    • 四、明清:道曲的分化期
      • (一)道教由盛漸衰而走向式微
      • (二)道教文學與民俗文學的相互滲透
      • (三)道情的俗樂化演變
      • (四)道教科儀道曲趨於簡練、典雅
    • 五、現當代:道曲多元化發展期
      • (一)道教發展幾經波折漸趨平穩
      • (二)道曲舊制與新聲多元並存
      • (三)道樂的整理及研究步入發展軌道
  • 第三章、道曲宗教思想及社會功用
    • 一、神仙信仰
      • (一)對先天尊神等神的專職人格化
      • (二)聖賢或祖先魂靈的升格神性化
      • (三)對待神仙鬼怪的程式性情緒化
    • 二、修持養煉
      • (一)體道悟真、與道合一是修道的至高境界
      • (三)追求長生、得道成仙是修煉的最終目標
    • 三、濟世度幽
      • (一)參與社會生活的祈願:救世與度人
      • (二)消解人生憂患的形式:禳災與度幽
      • (三)懲治邪惡的警示作用
    • 四、道德倫理
      • (一)約束行為的教規戒律
      • (二)綱常倫理的道德實踐
      • (三)感發善心的勸導效應
  • 第四章、道曲的文學風貌及審美功能
    • 一、文本形態博雜繁巧
      • (一)道曲體裁豐富多彩
      • (三)道曲體式靈活多樣
    • 二、藝術特徵鮮明獨特
      • (一)永恆的信仰主題
      • (二)靈異的神仙形象
      • (三)誇張的語言藝術
      • (四)巧妙的典故化用
      • (五)傳神的風情縮影
      • (六)坐實的冥想技藝
    • 三、宗教趣理煉形明心
      • (一)道曲越唱越明,道理漸曉漸悟
      • (二)詠唱思悟融通,化形入神煉體
    • 四、詩樂視聽悅神娛人
      • (一)吟詩詞說道情,張揚悅人雅趣
      • (二)道樂飄步虛舞,展示娛神技藝
      • (三)道曲戲劇匯融,神仙凡人共樂
  • 第五章、道曲文化價值發掘的現實意義
    • 一、張揚人文精神.服務和諧社會
      • (一)倡導天人和諧,彰顯人文情懷
      • (二)藉助道場善舉,傳揚人文精神
    • 二、宣傳善惡報應.實施素質教育
      • (一)正面規範,鼓勵追求理想人生
      • (二)反面警世,勸誡革除劣質惡行
    • 三、演播靈韻仙樂,促進身心健康
      • (一)詩意存念,淨化浮躁的心靈
      • (二)氣韻交匯,煉達健康的體魄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