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蜡祭,中国古代祭仪之一种。腊即猎,古人有以田猎为生者,以猎获之兽禽祭祀,故称“腊(猎)祭”。又因为祭祀日期择于岁终,故称岁终之月为“腊月”。《礼记‧月令》载:“腊先祖五个。劳农以休息之。”郑玄注曰:“腊,谓以田猎所得禽祭也。”孔颖达疏称:“腊,猎也,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此等之祭,总谓之蜡。若细别言之,天宗公社门闾谓之蜡,其祭则皮弃素服、葛带榛杖。其腊先祖五祀谓之息民之祭,其服则黄衣黄冠。”周代天子“腊祭”的神有八位,如《礼记‧郊特牲》载:“天子大蜡八。”郑玄注曰:“蜡祭有八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啜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此处先啬指神农氏,司啬指后稷,农指田畯,表啜则指田畯督约百姓于井间之处。腊祭在夏代称为“嘉平”,商代称为“清祀”,至周代始称“大腊”。秦时,腊祭又更名为“嘉平”,汉时再复名曰“腊”,且多与五行之说结合。魏晋以后,历代都有腊祭。南北朝时,后周之“腊祭”兼祀五天帝、五人帝与百神,乃至于有八十五座、—百九十二位神。腊祭之日称“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起“腊日”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故后世又称此日为“腊八”。

参考文献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