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造太上老君像碑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蔡洪造太上老君像碑,造于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原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15公里郑家村东老子祠门前,祠毁后仍竖立于道旁,现藏山西芮城永乐宫。此碑是现存陕西境外最大的一件北朝道教造像碑。

造像内容

此碑全高3.59米(其中碑身高2.28公尺,碑首高0.76公尺),宽0.93公尺,厚0.3公尺,碑首碑座齐全。三重螭首,四面各开一龛,造像精美,书刻精湛。此碑大约在清代发现,据传由于精美非凡,各地官署不断派人住村拓印,使村民疲于应对,不堪其苦,最后愤而凿毁碑文,致使碑文大部残损。

正面龛最大,屋形龛楣,作三脊四吻,屋顶中间装饰有多重仰覆莲花。左右屋角各悬一钟。帷帐沿,左右二立柱。造像三尊,中间老君坐于高榻,蓄三缕长须,面残,戴高冠,著交领宽袖衣,束腰带高至胸,双手握三足凭几,跣右足,衣褶垂于榻下。后有圆形头光。左右各一侍者,立于莲花上,著交领宽袖衣,双手笼于胸前,头戴高冠。龛内原有彩绘,可见赤黄二色交织。龛左右有供养人名题刻而无像,龛下横列一排像主名:“刘曜光初五年冠军将军关内侯平阳太守豫州刺史太尉公蔡洪像碑一区”。以下为长篇发愿文、蔡氏家族众多人名及年号“大魏大统十四年”。

造像特点

榜题

此碑榜题中出现了一些图像的名称,有老君、立侍、飞仙、金刚、香炉、师(狮)子、天宫、坎(或堪,即龛)、钟,这在北魏道教造像中是不常见的。老君即发愿文所称太上老君,造像之主尊。立侍即老君左右二位侍者。天宫和龛,是对整个碑首造像的不同叫法,天宫指性质,龛是形式。钟即悬于屋角的二钟。金刚和狮子显然直接来自佛教造像。飞仙应是对佛教飞天的改名。但是,飞仙、香炉、金刚和狮子则不见图像,可知刻文并不与造像实际一致,当是套用了流行俗语。

蔡氏家族

蔡氏碑发愿文和供养人姓名所构成的庞大、历史久远且荣耀之至的家谱值得注意。所列名单从远祖到当代共有120馀人,其中多人任当地的太守和县令(北魏至西魏时芮城为河北县,属河北郡),还有多人自北魏至西魏在各地任刺史、太守、将军或县令等重要职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家族网,应该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家谱树的后端,似乎没有怀疑的理由,尤其是北魏、西魏之当地官吏,应当是真实的。然其前端,时代越久远则可信度越低。

老君造像和凭几的关系

此碑造像形式上也显示了新的因素,首先是三足凭几作为老君造像的重要道具出现。关中地区的太上老君造像,其身分标志主要体现于手持麈尾、戴道冠、束腰带及蓄胡须。凭几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及士大夫常用的家具,至北魏后期进入佛教图像系统,作为维摩诘身分的道具出现。此像舍去了关中老君造像的麈尾,而把洛阳维摩诘造像的凭几移到了老君身上。此后凭几成为老君的标准道具,一直延续到明清。

此碑对两种文化形式的重新认识与定位,显示蔡氏老君像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此外,碑侧面小龛中的造像由坐像变为立像,这也是这个时期的新气象,此后流行于北周和隋。

蔡碑对关中道教造像模式进行了某些修改,可能与蔡氏家族多人在华山和北地郡任职有关,此两地这都是当时的道教重镇,尤其是北地郡,即耀县一带的所在地,领道教造像风气之先,这些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因。

参考资料

  • 李淞:〈以长安为中心的早期道教造像: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一〉,《雕塑》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