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魏晉游仙詩的淵源流變論略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17年8月22日 (二) 14:4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Book |name=秦漢魏晉遊仙詩的淵源流變論略 |author=張宏 |publisher=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series=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博...”)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秦漢魏晉遊仙詩的淵源流變論略

9787802541115.jpg

作者:張宏
系列: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博士論文系列
出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書號:9787802541115
 

《秦漢魏晉遊仙詩的淵源流變論略》為張宏所著,是一部專門研究遊仙詩的產生和發展歷史的論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屬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博士論文系列。

內容簡介

遊仙詩表現了中國人的神仙思想觀念及其審美情趣,同時也是道教文學藝術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之一。然而,從題材分類史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學術界尚無一本完整且有關遊仙詩產生和發展歷史的研究著述。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空白,張宏遂在其碩士論著《道骨仙風》(1997)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索秦漢魏晉遊仙詩的歷史發展脈絡、主要創作旨趣和藝術表現方式。由於神仙思想涉及宗教、巫術、哲學、神話等眾多方面,遊仙詩的產生淵源及發展脈絡便呈現出錯綜複雜的形態。為了把這錯綜複雜的關係清晰地呈現於讀者眼前,全書逐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淵源篇」的一至五章,力圖從求仙思想的緣起、遊仙與老莊哲學的關係、及遊仙與《楚辭》的浪漫精神這三個方面作出分析,以探討形成遊仙詩的主要創作旨趣及其發展線索的淵源。而上篇的最後一章亦重點分析了被譽為「後世遊仙之祖」的《楚辭.遠遊》遁世遊仙的神祕宗教境界。至於「流變篇」則主要論述秦漢魏晉遊仙詩的發展歷史。

下篇開首,先是對《仙真人詩》作出考論,指出其與《楚辭.遠遊》的迴異奇趣,以及由此形成的兩大不同類型的遊仙詩傳統;同時,探討漢樂府遊仙詩在表現世俗生活中的遊仙詩情趣方面的多彩畫卷。接續的第八章通過梳理漢武帝(約前156年—前87年)重用神仙方士、制定郊祀之禮的活動過程,全面且有系統地分析了《郊祀歌》十九章;並從宗教體驗及藝術靈感的角度,重點分析了《郊祀歌》在表現祀神迎仙、天人感應的神秘境界,以及歌咏祥瑞靈物上的藝術特色。第九章則論述辭賦,這一漢代主要文學樣式,如何受著當時天人感應的神秘哲學,與及神仙思想彌漫的氛圍的影響,而發展出一套「通靈感物,寫神喻意」的誇誕象徵藝術手法。而第十章則是肯定了王逸《楚辭章句》所收的漢代擬騷之作是對《離騷》藝術思維模式和屈原(約前340年-前278年)人格原型的延續。其後的十一至十九章分別是作者對個別遊仙詩作家及其遊仙情事的詩句所作的專題研究。

目錄

  • 緣起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中文提要
  • 上篇〈淵源篇〉
    • 第一章:導論
    • 第二章:神仙思想的產生和昆侖蓬萊仙境神話的流傳 -- 求仙思想的緣起
    • 第三章:老子的長生久視之道與亂世生命哲學
    • 第四章:莊子的方外之遊與真人境界 -- 借遊仙以表遊玄遊道旨趣的源泉
    • 第五章:楚辭的神遊幻境和浪漫精神 -- 借遊仙以表象征寄托的淵藪
    • 第六章: 「後世遊仙之祖」 -- 《楚辭.遠遊》遁世遊仙的神秘宗教境界
  • 下篇〈流變篇〉
    • 第七章:秦皇漢武時期的神仙方士文化和樂府遊仙詩
    • 第八章:漢魏晉郊廟歌辭中的神仙思想和遊仙歌舞
    • 第九章:潤色鴻業的誇誕藝術手法遊精宇宙的玄道心靈幻象 -- 漢賦中的神仙思想和遊仙描寫
    • 第十章:漢代文人擬騷之作的遊仙幻想 -- 楚辭借遊仙以表象征寄托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流變
    • 第十一章:集漢樂府遊仙詩之大成 發文人遊仙詩抒情言志之新聲 -- 曹操遊仙詩論略
    • 第十二章:寄沉痛於悠閑 托情志於遊仙 -- 曹植遊仙詩論略
    • 第十三章:變遊仙為遊玄 以仙心來明道 -- 阮籍遊仙詩論略
    • 第十四章:化遊仙為高隱 求列仙於玄境 -- 嵇康遊仙詩論略
    • 第十五章:融遊仙隱逸體玄為一體集魏晉遊仙詩之大成 -- 郭璞遊仙詩論略
    • 第十六章:修煉仙道生活的記錄 閱讀神仙秘笈的幻想 -- 庾闡遊仙組詩的時代意義和藝術特色
    • 第十七章:結廬在人境,乃言飲得仙 -- 陶淵明詩中有關長生成仙的思考與遊仙之審美情趣
    • 第十八章:開啟南北朝至唐代遊仙詩道教化的轉關 -- 上清經派道人楊羲的道教遊仙詩
    • 第十九章:結語
  • 主要參考書目
  • 後記
  • 續後記
  • 蓬瀛仙館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