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神戏,又称为“社戏”、“娱神戏”等,指为祭祀神灵而演出的戏曲,是民间信仰与民间音乐、民间歌曲、民间舞蹈等的结合。一般于开春和秋收时在各地的庙会中进行演出。明清时期,各地在春节、元宵节、三巡会、中元节、神诞日多有昆曲、徽剧、京剧的演出,也有地方清客彩、本地傩簧和各种地方小戏的演出,戏台多搭在庙前。演出的京剧曲目有《猩猫换太子》、《封神榜》、《流光武复国走南阳》、《吕纯阳三戏白牡丹》、《宝莲灯》等;昆曲有《财神》、《大赐福》、《邯郸梦》、《长生殿》、《金锁记》、《白蛇传》等。在很多诗人、文士、官宦的诗文、笔记、札记中,有对古代神戏演出的详细记录。到了现代,庙会神戏的演出多为传统剧码,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编现代戏曲,同时采用现代的电子乐器演出。现代演出更注重娱乐大众,祭的成份则越来越淡。唱神戏有很多礼制,一般由庙会的主持者负责安排演出的剧团、场次、酬金、禁忌和指定内容等。因道教的宫观遍布于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宫观都有庙会,而这些庙会也会有神戏的演出。

参考文献

  1. 高有鹏:《中国庙会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 林震国:《返朴归真 道教与人生》(上海:上海书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