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學
道教詩詞
道詩 道詞
道教散文
道教小說
道教戲曲
其他
楹聯 掌故 童謠

神仙道化劇是元雜劇的重要形式,其內容主要是演述修煉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在立意上有明顯的道教思想色彩。

神仙道化劇的發端當在宋代之前。宋代人洪邁《夷堅志.優伶箴戲》記載了雜劇的流行狀況,其中引述了儒、道、釋各稱誦其教的言論,說明在宋朝南渡前後,儒、釋、道三教都曾利用優伶之類雜劇來演說經旨。從前人有關「金院本」的劇目著錄中也可看出元代之前已有神仙道化劇存在。據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院本名目》記載,金代流行的院本戲劇甚多,其中屬於道教神仙題材的有《莊周夢》、《瑤池會》、《蟠桃會》。至於南戲的傳統劇目當中尚有《老萊子斑衣》,此亦出於道教的神仙故事。足見神仙道化劇在元代前即已出現。可惜的是,金院本以及南戲中的神仙道化劇只留下劇目,現已難考其詳。

神仙道化劇雖然產生於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時期毫無疑問是在元朝。據鍾嗣成《錄鬼簿》所載,元雜劇至少有四百種。就其題目、正名來看,屬於神仙道化劇一類的至少有四十本,約佔元雜劇總數的十分之一。明人朱權《太和正音譜》中將元雜劇分為十二科,其中之一即為「神仙道化」,而「隱居樂道」和「神頭鬼面」二科中的劇碼也有與道教相關者。明代戲劇學家臧懋循於故鄉閒居時曾編有《元曲選》,收錄了九十四種元人的作品和六種明初人的作品,當中保存了神仙道化劇十多種:無名氏《張天師斷風花學月》、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邯鄲道省悟黃粱夢》、《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范子安《陳季卿誤上竹葉舟》、賈仲名《鐵拐李度金童玉女》、谷子敬《呂洞賓三度城南柳》、楊景賢《馬丹陽度脫劉行首》、王子一《劉晨阮肇誤入桃源》、尚仲賢《柳毅傳書》,無名氏的《薩真人夜度碧桃花》,李好古《張生煮海》。這些神仙道化劇或取材於全真道祖師度人的故事,多說凡人沉迷於酒色財氣、不知人生虛幻,後由神仙或高道點化,才幡然醒悟、入道修真而成仙。有的取材於歷史上的神仙傳說,如張天師、陳摶諸劇,有的則取材於筆記小說或傳奇,如柳阮入天臺、柳毅傳書諸劇。今人隋樹森於1960年代又據脈望館抄校本《元明雜劇》等資料,成《元曲選外編》,收錄元雜劇六十二種。在《元曲選》與《元曲選外編》這兩部元雜劇作品集中,屬於神仙道化劇的有十八種,如《陳摶高臥》、《岳陽樓》、《任風子》等。這些作品有個別是元末明初的,但大部分當系元中葉以前的。

雜劇往往運用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神仙故事加以推衍、變形,宣傳仙境的快樂,鑑於當時社會的諸多醜惡黑暗狀況,雜劇作家常常在演述神仙故事時以象征的筆法批判社會的不合理現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例如《西華山陳摶高臥》以血染朝衣暗示官場的險惡,對封建社會君臣的虛偽情形也有所鞭韃,而對於不爭名利的道人生活卻多有歌頌。這反映了雜劇的一種思想追求。當然,元明雜劇也在許多地方表現了無可奈何的消極思想,有些作品的神秘主義傾向明顯,這是研討雜劇所應注意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