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可学论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神仙可学论〉,唐吴筠撰,收入《宗玄先生文集》卷中,并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吴筠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乃唐代著名道士。神仙可否学致的问题,自汉代以来即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对此作了一个总结。

〈神仙可学论〉首先针对当时人们怀疑长生成仙的现象,认为长生成仙“理无不存”,并且主张神仙可学而成。其次,该文针对“神仙非积学所能致”之说而指出:神仙有不因修炼而致者,有经过学习而后成者,亦有学而不得者,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又分别指出了“远于仙道”和“近于仙道”的七种情形,如远于仙道的七种情形为:取性遗形为常理;仙必有限;存亡一体,以前识为悟真;注重功名,悦色沉声;为情爱所役,或有希生之心;闻大丹可以羽化,服食可以延龄;身栖道流,心溺尘境,动违科禁,静无修习,外招清静之誉,内蓄奸回之谋。而“近于仙道”的七种情形则为:性沉玄虚,情寡嗜好;希高敦古,克意尚行;身居禄位之场,心游道德之乡;潇洒华门,乐贫甘贱;禀明颖之姿,怀秀拔之节;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至忠至孝,至贞至廉。因此,他认为学仙修道要放彼“七远”、取此“七近”,并谓:“拔陷区、出溺涂、碎祸车、登福舆,可与涉神仙之津。于是识元命之所在,知正气之所由,虚凝淡泊怡其性,吐故纳新和其神。高虚保定之,良药匡补之,使表里兼济,形神俱超,虽末升腾,可谓之挥翼于丹霄之上。”其结论为“神仙可学,炳炳如此,凡百君子胡不勉之哉!”实为宣扬道教神仙学之作。

参考资料

  1.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二卷,第249至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