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界說

祈即祈禱,指禱告神明以求平息災禍、福慶延長:內容廣泛,幾乎覆蓋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有祈晴、祈雨、驅蝗、祛病、遣瘟等祈求解除災患的祈禱,也有祈嗣、祈壽、祈福以及企求國運綿久一類以求福祉為主的祈禱。

禳,又稱禳災、禳解,指行使法術解除面臨的災難。禳原為古代祭祀名。《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時招梗會禳之事以除疾殃。」《注》:「卻變異曰禳。禳,攘也。」又《春官.雞人》疏:「禳,謂禳去惡祥也。」道教一開始就將禳解災害作為法術內容,以後發展成門類繁多的體系,大凡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天災人禍等均在禳解範圍之內。就自然災害而言,有禳火、禳星、禳年(流年不利)、禳風災、禳旱災、禳日蝕、禳地震等等;就社會生活而言,有禳官事(訴訟)、禳時疫、禳盜賊、禳虛耗(財物損耗)等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發生惡夢、路見伏屍、禽獸入室、鴉啼當頭等視為不祥之兆的事,皆有專門禳解之法。

祈禳的種類

祈禳法事有兩種情況。如所禳之事為小災小禍,則請道士用鎮帖,或請法師禹步念咒灑符水即可。如祈禳之事重大,或是碰到大災突至、小災連續不斷,就要請道士舉行齋醮科儀。祈禱禳解也是道教齋醮的主要內容,或說齋醮是祈禳的儀式。

宋以後,道教中強調內道外法、內丹外用,在祈禱中要求以神氣充盈為本:即如同著名雷法宗師王文卿在《王侍晨祈禱八段錦》中所說的那樣:「自己覺得神氣清爽,對外物的欲念不出現,本身與天地達成表裡一致,造化的功能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了。運動天地,感應鬼神,驅動風雷,役使萬物,沒有甚麼做不到的。然後才能驅策役使神將,施行祈禱。」[1]

祈禳中一般地祈求平安賜福的科儀,俗稱為打平安醮。請求延長壽命的俗稱延生醮,另外有祈嗣(求生兒子)、祈祿(科舉中榜,官運亨通)等。由朝廷、官府出面建的各種大醮,總的是以祈求國泰民安為主。

祈禱法事中有很大部份屬於祈晴、祈雨、祈雪、止風、止濤以及驅蝗禳虫災等。這是中國農業社會在宗教中的反映:因為傳統農業社會的「國泰民安」總是與「風調雨順」聯繫在一起。在雨災和旱災發生時由民眾自發組織,或者由官府乃至朝廷出面請道士主持祈禱幾成通例。

祈禳的法門:以祈雨為例子

這些祈禳自然災害的活動,比較頻繁的是祈雨。道教祈雨通常要舉行重大的科儀。宋以後,雷法盛行,祈禱主要通過召役雷部神將執行。而所謂將,也即是自己元神,故祈禱中特重氣法。在中符咒訣步等仍起著重要作用,而符常居於核心地位。比如《道法會元》卷一百三十一〈石匣水府起風雲致雨法〉引火師汪真君的話說:

久晴不下雨,田中禾莊稼乾枯,應當奏報玄天上帝。請求派遣水部張元帥驅趕神龍降雨。或者用鐵板,或者用新瓦一片,畫二張符,投放到河源深潭水洞和龍井等有靈異的地方。或者想要刮起風來,用活鯉魚一尾,放兩張符在魚腮中,但要用很小的紙片書符,放入有龍的,並用皂色旗在靜默中召喚丁將軍和壬將軍念(前面介紹過的)咒,將旗向空中揮舞指揮,狂風就會吹起。或者想要祈雨,建立法壇,召請神將,燒召水部丁、壬二將的符,存想心中赤精之氣下降,腎中黑精之氣上騰,二氣在脾藏中黃部位混合,沿夾椎直上十二重樓,透出腦頂,存於空中。存想丁、壬二將軍與空中之氣相合為一,張大判官居於中間,丁壬諸神將、五湖四瀆、九江、八河一切水部神司都在頭頂空中。便存想我身為玄天上帝,面對天門,報告祈雨事由,隨著念《水府神咒》、《天蓬咒》、《天童經》、《靈書中篇》各七遍。存想諸神驅使龍部役使電神,吹起大風,降下大雨。[2]

這兒介紹的只是祈雨法的一種,各派道法行持方法不盡相同,但建壇召將(一般都是召雷部、水部神將為主)、以符、檄(用於召將的官方文書)發往有關神府,或者上章奏於上帝天庭,是常見的法門。

祈禳的效驗

道士用發符、上章奏、召役龍王及雷部神祗等法祈雨禱晴,何以有效驗?歷來評論和對原因的分析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祈雨有驗的原因與道士學習過載有大量氣象學知識的道經有關。譬如《盤天經》、《雨暘氣候親機》等書都是披著神學外衣的氣象學著作,它們分析氣象資料已經相當精細。比如《雨暘氣候親機》說:

日未出,先拂晨(拂曉)於東方日出處驗之:黑雲如雞卵、如旗、山陣、鳥、龍頭、蛇、靈芝、牡丹,並應當日未申時有雷雨;或紫黑雲穿貫日及在日上下,並應當日(有雨);若黑雲如魚鱗,主有風,三日後方主有雨。

道士有這麼多氣象知識,行法自然容易成功。他們在觀察了風、雲、霧、日諸象,可以有雨時才施法,否則只能斷天意不欲降雨,不可祈求。

註釋

  1. 《王侍晨祈禱八段錦》:「自覺神清氣爽,外欲不生,此身與天地相為表裡,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動天地、感鬼神,驅風雷,役萬物,無往而不可也。然後策役神將,行持祈禱。」
  2. 《石匣水府起風雲致雨法》:「久晴不雨,田禾枯槁,宜奏玄帝,丐差張水部驅龍行雨。或用鐵板、或用新瓦一片,書二符,投於川源潭洞坳井有靈異去處。或欲起風,用活鯉魚一尾,頓二符於腮中,但用小小紙片書之,放有龍處,卻用皂旗默召丁壬二將,念前咒向空中揚舞指揮之。狂風即至。或欲祈雨,建壇召將,燒召水部丁壬符,存心火赤精之下降,腎水黑表之上騰,二混合於中黃之位,從夾脊直上十二重樓,透出頂門,在空中。存丁壬二將與空中來者相合,張大判官居中,丁壬諸神、五湖四瀆、九江八河一切水司翕然會於頂上空中。卻存吾身為玄天上帝,面天門,白祈雨事,因念《水府神咒》、《天蓬咒》、《天童經》、《靈書中篇》各七遍。存諸神驅龍役電,奔風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