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克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相克,五行学说的术语。“”字本义为相互、交互,“克”字本义为克胜、克服,“相克”意谓作为万物之基本元素的木、火、土、金、水可以相互克制。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乃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构成。所谓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后世中医常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制约和排斥的关系,来说明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的生理现象。所谓“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此外,五行的“相乘”、“相侮”也是一种相克现象,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乘”是以强凌弱的意思,“相乘”即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相乘和相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