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显景造道像石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白显景造道像石,造于隋代开皇三年(583年),1958年陕西彬县出土,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造像内容

此像尺寸为43 x 17公分,彩绘单尊坐像,色彩保存完好。坐像头戴道冠,线刻胡须,左手已残,右手举麈尾至肩,身著对领道袍,外束腰带,跣右足,衣裾下垂覆座。圆形头光为两层莲瓣纹,背屏又刻满火焰纹,像左右背后各一长茎莲花。像下正中有一小香炉,左右各一立兽,张口,扬蹄,形似马。

两侧面及背后刻有发愿文:“开皇三年岁次在癸卯,三月己亥,廿三日辛酉,道民白显景慈心造道像一区。为七世父母、家内大小,愿国主永康,人民安乐,合国祥庶,一切众生一时成道。妻刘☐、妻盖磨、息洪善、息长恭、造像人司马法。”发愿文中的司马法可能是凿造的工匠,工匠署名不多见。

造像特点

此像保存完好,尤其难得的是彩绘鲜艳,主要使用了赤、青、石绿、白、黑五色,但不知是隋代的原初著色还是后来补绘。无论如何,它提供了造像应有彩绘的完整样本,这种传统至少可前追至秦始皇陵兵马俑。

另外,造像的眉毛借鉴了佛像的刻法,向下刻一弧形槽。下方似马的二兽“张牙舞爪”,显然也是借鉴自佛教的护法狮,兽蹄还被染成白色,以显出不同一般的神性。香炉的造型也不同于佛教花草缠绕的硕大香炉,熊熊火焰使人联想起道教的炼丹炉。从中可看出造像者使图像本土化的新尝试。富有激情的民间工匠继承了北周健壮的造型风格,朴素而浑厚。

参考资料

  • 李淞:〈关中及北方的隋代道教造像: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二〉,《雕塑》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