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大小无更改 、 2017年10月14日 (六) 14:05
无编辑摘要
清代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大嶺村塾師陳啟東在家中「深柳堂」扶鸞問事時,得到黃大仙多次臨壇啟示。黃大仙為該鸞壇賜名為「普濟壇」。由於普濟壇的壇務發展相當迅速,陳啟東家中的地方不敷應用,故此黃大仙乩示信眾在廣州城西的花埭(今廣州市荔灣區)興建道觀。花埭黃大仙祠是近代廣東第一間主奉黃大仙的道觀,使黃大仙信仰得以在省會廣州一帶扎根。可惜該祠於民國年間被破壞,直至近年方為復建。
源自大嶺村的普濟壇其中一個重要之處,是該壇弟子梁仁 把黃大仙信仰先後傳播至南海和香港。1901年,黃大仙乩示梁仁菴回到家鄉南海縣江浦司稔崗鄉(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下轄村)辦道,於是梁仁菴回鄉購地興建了稔崗黃大仙祠,該祠獲黃大仙賜壇號為「普慶壇」。1915年,黃大仙再乩示梁仁菴把壇務南遷,於是梁仁菴和兒子梁鈞轉攜同黃大仙的畫像前往香港,先後在乍畏街(今蘇杭街)、大笪地、皇后大道東、海傍東街等地設壇供奉。1921年,黃大仙再乩示梁仁菴與馮萼聯將鸞壇遷往九龍,最後定於蒲崗竹園村興建新祠。該祠獲黃大仙賜園號為「[[嗇色園]]」,後又獲玉皇上帝賜壇號為「普宜壇」,即今日著名的香港黃大仙祠。
==復建工程==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