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良宽造像碑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田良宽造像碑,亦称邑子四十五人造像碑,为道、佛混合造像碑,无年号,估计造于北魏正始至延昌年间(504年-515年),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造像内容

此像略呈梯形,尺寸为157 x 44 x 32公分。四面造像,佛、道各占两面。

正面

碑正面上部开一龛,龛为屋形,有帷帐,内造道教三尊像,主尊头戴道冠,右手持麈尾,左手抚足部,足未外露。穿对领道袍,束腰带。无长须,但下颏和唇上都有线刻的胡须。双眉之间上方刻有类似佛之白毫的小圆圈。双耳垂肩。左右各一立侍,亦戴道冠,手持笏,立于莲花座。屋形龛楣之上是一个大的铺首,上有相对的二鸟,尾大似凤。二鸟衔有祥云。龛下中间为香炉,右为“邑师田阳仁”,右手持一锤,左手持物似铃。香炉旁为一供养人,题“田良宽”三字,应是主要造像者。下存五层供养人像,各有题名,为“道士”、“道民”多人。

背面

碑阴为佛面,主龛内造佛像三尊,主尊结跏趺坐,高肉髻,穿对领衣,内有僧祇支,手作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跣足。左右各立一菩萨。龛楣为火焰纹,上有二飞天,其上又有二鸟(略小于碑阳龛上二鸟)。龛外右侧立一僧,上刻“比丘僧智”。龛外左侧下方刻一僧,题“比丘道☐”,龛下有一托座力士,左右各一狮。碑下部有供养人三层,题名为佛弟子多人。

背面

碑左侧为道面,上有一圆拱形龛,龛内造坐像一尊,戴道冠,束腰带,但未持麈尾,手举起如佛,跣足。龛楣下垂二龙首,各衔祥云。龛上中央一大铺首,上又有二飞仙,奉香炉与供盘。龛右侧立一人,下有道士题名。龛下还有道民像两层,各有榜题。

右面

碑右侧为佛面,中上部开一圆拱形龛,火焰龛楣,内造一坐佛。

造像特点

该碑四面造像,佛道各半。造像保存良好,各像五官都无大损。从发愿文姓名及关系看,是以田姓为主的合邑造像,田良宽为其首领。

此碑虽无年号,但从老君的造型、道冠、麈尾、无下垂衣等方面特征看,与陕西耀县的延昌三年(514年)张乱国造像碑十分接近,龛下沿饰交绳纹的形式与临潼正始二年(505年)冯神育造像碑也相同,风格上也与后者都是面相方圆、体形健壮,全然不同于北魏晚期的清瘦风格,故为同一类型。略晚者如西安碑林藏熙平二年(517年)六十人造像碑,只比张乱国造像碑晚三年,而衣裾已垂至龛下,面相已变瘦长,长髯下垂,为风格之突变。田碑道像的下巴没有长长的胡须,这一点与公元500年左右的几件道教造像碑相同,所以田良宽碑只会在熙平之前,或可看作是现存最早的道、佛混合造像碑。

参考资料:

  • 李淞:〈以长安为中心的早期道教造像: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一〉,《雕塑》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