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197字节 、 2015年12月26日 (六) 14:38
:丘譚王風捉馬劉,崑崙頂上打玉毬。
:你還般在寰海內,嬴得三千八百籌。<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2b。另秦志安在《金蓮正宗記》中以「般」作「搬」。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二,〈重陽王真人〉,收入《道藏》,第3冊,頁349a。</ref>
這預示了他將要度化[[丘處機]](1148年-1227年)、[[譚處端]](1123年-1185年)、[[馬鈺]](1123年-1183年)、[[劉處玄]](1147年-1203年)四人。但在這之前的東行期間,王重陽在夏天經過掖城(今山東省煙台市萊州市)時收了[[劉通微]](?-1196年)為弟子,是他入山東傳教後的首徒。<ref>李道謙:《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卷上,〈劉通微〉,收入《道藏》,第19冊,頁518b。</ref>後王重陽在閏七月十八日來到寧海軍<ref>《七真年譜》原文為「寧海州」。但「寧海軍」是在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才由「寧海軍」升格為「寧海州」。由於《七真年譜》編寫時已是元朝,故當時以「寧海州」為記。為配合王重陽當時的歷史處境,故以「寧海軍」為記。</ref>(今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並在范明叔的遇仙亭與馬鈺會面。王重陽知道馬鈺夙有仙契,勸勉他學道修真。馬鈺遂邀請他到城中的南庵居住,日夕與之問道。<ref>馬大辨:〈重陽分梨十化集序〉,載王重陽:《重陽分梨十化集》,收入《道藏》,第25冊,頁790b。</ref>該庵被王重陽題名曰「全真」,「全真」之名,亦由此而起。《 [[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 》中記載王重陽為此曾書一長歌〈全真堂〉,並對此作出解釋:
:堂名名號號全真,寂靜逍遙子細陳。
:豈用草茅遮雨露,亦非瓦屋度秋春。
:慧燈內照通三耀,福注長生出六塵。
:自哂堂中心火滅,何妨諸寇積柴薪。<ref>謝西蟾、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重陽子〉,收入《道藏》,第3冊,頁372b。此歌亦收錄於《重陽全真集》,參王重陽:〈全真堂〉,載《重陽全真集》,卷一,收入《道藏》,第25冊,頁697a-b。</ref>
[[File:嘆骷髏_山西永樂宮重陽殿北壁西段祖師畫傳局部.jpg|400px|thumb|left|嘆骷髏<br>山西永樂宮重陽殿<br>北壁西段祖師畫傳(局部)<br>]]此歌顯示出王重陽追求寂靜逍遙的精神境界及摒除世俗欲求、重視內丹修煉的思想,而「全真」就是上述修行思想的總結。王重陽十分希望馬鈺夫婦能夠棄除家緣、離鄉背井修道。雖然他們二人起初並不願意,但在王重陽分梨賜芋栗、重重入夢以天堂地獄十犯大戒罪警及送贈詩詞傳達教化要旨的循循誘導之下,<ref>馬大辨:〈重陽分梨十化集序〉,載王重陽:《重陽分梨十化集》,收入《道藏》,第25冊,頁790b。</ref>馬鈺遂在大定八年(1168年)出家。<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2b。</ref>而丘處機及譚處端早在前一年已經投師於王重陽門下,其後[[王處一]](1142年-1217年)亦繼馬鈺之後在同年成為王重陽弟子。<ref>同上註,頁382b。</ref>二月,王重陽領著馬、譚、丘、王四人入崑嵛山石門口開煙霞洞修練,三月時[[郝大通]](1149年-1212年)亦到崑嵛山跟隨王重陽出家。同年八月,王重陽連同五位弟子遷居到文登縣(今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姜實庵建立七寶會。<ref>同上註,頁382b-c。</ref>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王重陽與馬、譚、丘、郝四位弟子返回寧海軍,周伯通修建了庵堂禮請王重陽居住,名曰「[[金蓮堂]]」。馬鈺之妻[[孫不二]](1119年-1182年)在同年五月初五日來到金蓮堂出家,後又於八月在金蓮堂成立金蓮會。九月,王重陽到登州福山縣(今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立三光會,又於蓬萊(今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市)組織玉華會。同月,王重陽與馬、譚、丘三位弟子西至萊州(治所在今山東省萊州市),度化了[[劉處玄]]入道。十月,又於掖縣成立平等會。<ref>謝西蟾、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重陽子〉,收入《道藏》,第3冊,頁372c;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2c。</ref>至此王重陽在山東地區短短的兩年之間「普化三州,同歸五會」。 [[ 秦志安 ]] 在《 [[ 金蓮正宗記 ]] 》中記載了一則榜文,介紹了五會名字的關係與意涵:
:其牓曰:竊以平等者,為道德之祖,清淨之源。乃金蓮玉華之本,三光七寶之宗。普濟群生,遍超庶俗,銀焰充盈於八極,彩霞蒸滿於十方,人人願吐於黃芽,比比不遊於黑路。玉華者,氣之宗;金蓮者,神之祖。氣神相結,謂之神仙。<ref>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二,〈重陽王真人〉,收入《道藏》,第3冊,頁349b。</ref>
這顯示出五會之名都是與道教意象及修練有關。
==思想==
*'''立教宗旨'''
[[File:武漢長春觀壁畫 王重陽與北七真在煙霞洞.jpg|500px|thumb|right| [[ 武漢長春觀 ]] 壁畫<br>
王重陽與北七真在煙霞洞<br>]]
王重陽的修行及立教思想散見於其詩文集。例如《[[重陽立教十五論]]》是王重陽對全真弟子的修行規範總要,當中包括立教宗旨、入門修練準則、道士日常修習法則、內丹修煉宗旨及修道者所應達到的境界等。他在修行上主張出家投庵,發揚了道教道士出家住觀的教團形式。王重陽本人在修行之初就捨棄妻女離家修行,他在度化已經成家立室的馬鈺、孫不二夫婦時亦極力誘導他們出家皈依。在《[[重陽分梨十化集]]》中收錄了他對二人的勸說詩句,如有「若是居家常似舊,馬公無分做神仙」、<ref>王重陽:〈贈孫姑〉,載氏著:《重陽分梨十化集》,卷上,收入《道藏》,第25冊,頁791c。</ref>「馬風子、辭別家鄉,與風仙作伴。」、<ref>王重陽:〈丹陽繼韻〉,載氏著《重陽分梨十化集》,卷上,收入《道藏》,第25冊,頁792b。</ref>「脫家緣、故做心風。不迷假相,直認真風」<ref>王重陽:〈丹陽繼韻〉,載氏著《重陽分梨十化集》,卷上,收入《道藏》,第25冊,頁795a。</ref>等語,因此強調出家修行是全真道創立初期的一大特色。王重陽認為凡是出家的人都先須投庵。因為庵是房舍,乃人一身的依靠。當身體有所依仗支援,心靈便會漸得安定,氣與神亦會因此和合暢順,得以進入真道。<ref>王重陽:《重陽立教十五論》,〈第一住庵〉,收入《道藏》,第32冊,頁153a。</ref>王重陽重視群體形式的修練,他主張修道者應「合道伴」,但對道伴的條件有著明確要求:
: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擇人而後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後擇人。不可相戀,相戀則繫其心;不可不戀,不戀則情相離。戀欲不戀,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無智慧性愚濁,無志氣乾打鬨,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叢林,全憑心志,不可順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擇高明者,是上法也。<ref>王重陽:《重陽立教十五論》,〈第六論合道伴〉,收入《道藏》,第32冊,頁153c。</ref>
這反映王重陽重視門人之間在修道過程中的互相扶持。而他於山東傳教時在短時間內就成立了「三州五會」的地方教會,組織群眾共同修練,也是他重視群體修道的具體實踐。這種創立地方會社的傳教模式亦被其弟子所繼承,如丘處機在晚年西行會見成吉思汗後回到燕京,就在當地創立了「平等」、「長春」、「靈寶」、「長生」、「明真」、「平安」、「消災」、「萬蓮」八會。<ref>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下,收入《道藏》,第34冊,頁496b。</ref>
儘管王重陽重視群居住觀的修行生活,但他也認為門人可以藉著雲遊四方以助修道。在《重陽立教十五論》〈第二雲遊〉中提到:
:色,色。多禍,消福。損金精,傷玉液。
:摧殘氣神,敗壞仁德。會使三田空,能令五臟惑。
:亡殞一性靈明,絕盡四肢筋力。不如不做永綿綿, 災長得得。<ref>王重陽:〈色〉,載氏著《重陽全真集》,卷一,收入《道藏》,第25冊,頁696c。</ref>
:〈財〉
:氣,氣。傷神,損胃。聘猩獰,甚滋味。
:七竅仍前,二明若沸。道情勿能轉,王法寧肯畏。
:鬥勝各街僂儸,爭強轉為亂費。不如不作好休休, 災通貴貴。<ref>王重陽:〈氣〉,載氏著《重陽全真集》,卷一,收入《道藏》,第25冊,頁697a。</ref>
除了戒絕酒、色、財、氣外,王重陽亦教導門人要保持心中清靜,過簡單自然的生活,修養性命。他在〈三州五會化緣榜〉就教導會眾云:
:務要諸公認真性養真氣,諸公不曉根源,盡學旁門小術,此乃是作福養身之法,並不干修性命入道之事。稍為失錯,蠹乖人道。諸公如要修行,飢來喫飯,睡來合眼,也莫打坐,也莫學道。只要塵凡事屏除,只用心中清靜兩箇字,其餘都不是修行。諸公各懷聰慧,每齋場中細細省悟。庶幾不流落於他門,功行乃別有真功真行。 <ref>王重陽:〈三州五會化緣榜〉,載氏著《重陽教化集》,卷三,收入《道藏》,第25冊,頁788c。</ref>
上述的教導應該是王重陽在五會草創時對教徒的概略指點,因此勸勉他們不用急於求成,而是應該先由生活的基本做起,以清靜為基礎,再實踐「真功真行」。後來全真道士晉真人在解釋何為「真功真行」時就指出:
:如今略說道果之因,上天只秪祐真功真行,如大善德之人,自可感動天地。經云: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疊精神。無動無作,真清真淨,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若要真行,須要修行蘊德,濟貧拔苦,見人患難,常懷拯救之心,或化誘善人入道修行。所為之事,先人後己,與萬物無私,乃真行也。<ref>晉真人:《晉真人語錄》,收入《道藏》,第23冊,頁697b。</ref>
==著作==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記載王重陽有《全真前後集》、《韜光集》、《雲中錄》、《分梨十化說》流傳於世。<ref>謝西蟾、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重陽子〉,收入《道藏》,第3冊,頁373a。</ref>明代《 [[ 正統道藏 ]] 》收錄了以下王重陽的傳世著作:
*[[重陽全真集]]
*[[重陽教化集]]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