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境啸咏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6年1月5日 (二) 10:0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玄境啸咏”,道教掌故之一。“啸咏”是道教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歌咏形式。从起源来看,“啸”本是一种发声方法。唐代孙广在《啸旨》中指出,气“激于舌而清谓之啸”。作为一种发声方式,啸法是通过模拟动物以及其它许多自然声而形成的。孙广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模拟形式,诸如深溪虎啸、高柳蝉啸、大海之啸等等数十种。孙广认为,啸法具有无与伦比的效用,甚至“感鬼神,至不死”。行啸有十二种基本的方法,主要是从舌头的运用位置与出气的轻重缓急方面来区别的。根据诸多文献记载可知,早在上古时期,“啸”已经是一种颇为神奇的发声方法。《山海经》记载,女神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后来道教典籍也多言及啸法,许多女性神仙往往以啸法而著称。像《汉武帝内传》描写西王母命令属下令官用的即是啸法。至于《后汉书》等文献中所记载的徐登、赵炳于溪边比赛啸法、令树叶在水面上逆流而动的故事更为汉魏以来的文人所津津乐道。

随著时间的推移,啸法一方面成为道人的禁咒法术,另一方面则发展成为歌咏的手段。道教典籍常常描写神仙人物在“玄境”之中进行啸歌咏唱,如《真诰》等书有为数不少的神仙歌咏例子。在这种氛围中,文人们也对啸法颇感兴趣,魏晋时期形成了行啸热潮,像“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雅好啸法。因此,啸也就成为独特的文学意象,频频在文人们的作品中出现,像郭璞的游仙诗以及李白的神仙咏叹诗皆以“啸”为描写对象,一些小说也极尽描写之能事,将啸法的神秘特征表露无遗。总之,啸法在道教文学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它的背后包含了道教炼气行术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