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5年11月22日 (日) 16:5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信仰
大道
道的初義
老子對道的創造性運用
道的主要內涵
道的主要功能

德的主要含義
體道合德
得道可以成仙
道法自然
自然的內涵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宇宙論
宇宙論
開天闢地
道教宇宙演化論的形成
天地開闢的過程
三十六天
幽冥世界
太極與陰陽
太極與陰陽

無極與太極
無極
太極和太極圖
陰陽五行(1)
陰陽五行(2)
社會理想
社會理想
太平的理念
清淨無為
濟世度人
人生理想
明道立德
道化教育
勸善行善
勸善行善
廣積陰功
因果秘義
行善準則
修善方法

道教的理論體系中,經常用無極一詞指道,用太極一詞指天地未闢、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在無極與太極範疇中,蘊藏著道教對世界中運動規律的深刻思考,是道教觀察世界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太極圖》的精義,更是引起許多人的讚嘆和鑽研。

無極即道

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無極,本來是老子用以指稱道的終極性的概念。《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這是第一次出現無極的概念。全段意思是說︰雖知道潔白,卻安守於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復到不可窮盡的真道。所以無極的原義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窮盡的。以後道門人士,都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無極的概念,但在不同場合引伸的側重點稍有不同。莊子在《逍遙遊》中說「無極之外,復無極也。」意思是世界無邊無際,無窮之外,還是無窮。無極便是無窮。漢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認為復歸無極就是長生久視。依道門觀念,與道相合,才能長生久視,因此將無極解釋成道,或者解釋成長生久視,是一致的。道是無限的。天地開闢之前,它已經存在了無限的時間,而且會永恆地存在下去,空間上它也是無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個具體的區域。因此用無極的範疇稱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無極一詞,常與太極對舉,指比天地未闢、但卻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終極的階段,這一階段,就是道。因此,無極是太極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與道合一,道門術語稱與道合真,在具體機制上便是返回到原初的終極的狀態,這就叫做復歸無極。另外,據說是宋代陳摶傳出的《無極圖》中又有「煉神還虛,復歸無極」之說,指煉丹達到虛無飄渺、無有極限的神仙境地。

無極到天地開闢之間的「五太」

從無極到天地開闢之間,又可以詳細劃分為五個階段,稱為「五太」。五太,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極。它們是從道演化出天地之前的五個階段,也可以說是前後相繼的五種狀態。

太易,是連氣都尚未出現的狀態 。[1]宋代的道法理論中,很重視這一階段。《道法會元》卷六十七張善淵《萬法通論》說︰太易,是指陰陽的分化尚未出現,廣大無垠的原始虛空(太虛),當這一階段,沒有光明沒有形象,沒有形狀,也沒有名稱。寂靜呵無形呵,這就叫做太易。太易,是神的起始,但氣尚未出現 。[2]

在太易之後的階段是太初。《列子》說︰太初,是氣剛剛出現的階段 。[3]張善淵則認為︰太初,是陰陽變化出現了氣,但尚未有形象。太初,就是氣的開始而未出現形的階段 。[4]

太初之後是太始。太始,指形的開始。不過這兒說的形,並非感官可見的形狀,而只是在開天闢地之先的狀態。《易緯乾鑿度》將之定義為︰太始,形之始。張善淵則說︰太始,是指陰陽交合,混合為一,自有了一,便產生形。雖然有了形,卻尚未有質。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質的階段 。[5]

太始之後是太素。《列子》將太素定義為質之始。張善淵認為,太素,是太始變化成形,有形然後有質,卻尚未成體。太素,就是質的起始而尚未成體的階段 。[6]

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四個階段之後,氣、形、質都已經具備,但卻尚未相分離,形成一種混沌狀態,《列子》稱為「混淪」,其它道書便稱為太極。張善淵認為,混淪是道之體,由它的動、靜形成陰陽的變化交合,產生五行,和萬物的化生。這種混淪,便是太極。天地的開闢,便是從太極開始的 。[7]五太的概念,是對道演化出天地以前的狀態的深入探索和精到概括。在道教的哲學和法術理論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 復旦大學哲學系《老子注釋》組:《老子注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2. 張興發:《道教內丹修煉》(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註釋

  1. 《易緯乾鑿度》和《列子》都說︰「太易,未見氣也。」
  2. 張善淵《萬法通論》:「太易者,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見氣也。」
  3. 《列子》:「太初者,始見氣也。」
  4. 張善淵《萬法通論》:「太初,都有名無實,雖變有氣,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氣之始而未見形者也。」
  5. 張善淵《萬法通論》:「太始者,陰陽交合,混而為一,自一而生形,雖有形而未有質,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質者也。」
  6. 張善淵《萬法通論》:「太素者,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是曰太素。太素,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
  7. 張善淵《萬法通論》:「太極者,太素備而陽變陰合,五行具焉,萬物生焉。是故太極肇判,輕清為天,重濁為地,大道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