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2,590字节 、 2016年1月4日 (一) 11:16
无编辑摘要
{{template:道教神仙}}
==由來==
灶神,即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禮記》的《祭法》篇稱,「王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但是普通百姓只能祀一鍾,或者祀戶,或者祀灶。灶要生火,因此,兩漢時期,有稱火神炎帝神農,死後託祀於灶;也有稱祝融祿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託祀於灶。上灶還要洗刷鍋盆,因此《禮記》的《禮器》篇又稱祭灶是「老婦之祭」,「惟盛食於盆,盛酒於瓶,卑賤之祭耳。雖卑賤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於飲食,故報之也」。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的紙馬,往往是一對老夫婦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奉祀==
送灶又稱辭灶,是送灶神上天的民俗活動,灶神本來在中國是家庭祭祀的對象之一,由主持廚房大政的老婦主祭。但後來演變成家中的重大祭祀,而且粘在過 十二 習俗中幾乎是牢不可破。灶神很早就進入道教神譜,稱東廚司命,不知何時升級為帝,號東廚司命大帝。灶神的生日在八 三日(又有說是 五日),該 家家點灶燈祭灶。但現在說的辭灶接灶卻是過年習俗的一部分。原來,依照《[[抱朴子]].內篇》的記載 ,灶神 上天 平時有監察下民的職責 報告 該戶 家的 功過 善惡,都要定期報告天庭 上天則依據其報告 這家 來年的 禍福。 因此,南北習俗均於十二 一般認為他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臘 ]] 二十三 日晚 (也有認為是在二十四),屆時便要好生歡送;他 奉祀 天述職之後,於除夕回來,是時當然必須歡迎。前者為送 焚香祀 又稱辭灶;後者則是接灶。 === 。舊 灶===灶神一般用紙繪成,稱為灶馬,-馬者,應讀成碼,意思是神的符號,各種不同的神有不同的「馬」,-平 亦有士紳家於二十三日 貼在灶上神龕中, 送灶 時將它揭下,用火燒之 讓灶神乘煙上天。不過,因為老 百姓 心目中明白灶君這次上天的目的乃是報告自 二十四日 的是非功過,主要是過失,所以要對他老人家耍一點兒小手腕。先是在 他之前,在廚房中點上燈,拿些酒糟抹在 上,叫做「醉司命」,意思是讓他喝得醉熏熏的,忘掉這家人的過失。同時也給他上些特 的供品,其中有一項膠牙飴是必不可少的 奉祀灶君多 膠牙飴就是麥芽糖,吃在嘴裡非常粘,它的 處就在粘-甜甜的 元寶 將他牙齒粘住,待見了玉帝,便說不出話來,當然也就打不了小報告。 另外,某些地方還巧妙地利用方言的諧音,創造出一些特別的辦法。如江南地區在供品中放入菱角 炒米糖 茨菇 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糰子之類 芋等物,說是到了玉帝跟前 以冀塞住 玉帝問:「這家人是好人嗎?」本來有點醉的 神之口 君想起吃過茨菇,便回答說:「是咯(茨菇在吳語中的諧音 意為「是的」)是咯。」問:「他做人好 講人間罪惡 好?」回答說:「靈咯(菱角在吳語中的諧音,意為很好、很棒)靈咯。」「嗯吶(吳語芋艿的諧音 世稱 意為「對」、 上天言 是的」)嗯吶。」這樣便在玉帝面前留下 印象 下界保平安」 來年必獲福報 品外 即將奉祀經年 還得給灶神準備坐騎。這點視時代和地域 灶君舊 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古代多用紙、草、竹片等扎成車馬,明清時代官員多坐轎,所以用 扎轎。當代北方多以草扎小 從灶上揭下 連同 南方則習慣用筷子做轎杠、 錠等 糊轎子。轎、馬都是與灶馬 一起焚 以示 君安坐 上天。 ===接灶===灶君上天述職已了, 除夕 回到各家為他預備的神龕。這次當然要表示迎 神時 。一般是上供品,放爆竹 再行接 而最主要是貼上新灶馬。這 神之禮 奉祀 神後 君獨個兒的 再在 更多是同時與他並肩畫著 上粘貼 奶奶。二老被安置於粉刷一 新的 灶君紙馬 神龕中,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宮殿。這宮殿兩旁常懸楹聯曰:「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
==參考資料==
#《敬灶全書》
[[Category:道教神仙]]
[[en:The Kitchen Spirit]]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