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韵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澄清韵,道教主要韵腔之一。部分正一道徒又称之为“净秽咒”或“荡秽”等,属阳韵,系早坛功课第一首经韵。其韵中经文源于明代正统《道藏》首经《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所谓“澄清”,即指“玉宇澄清,纤尘不染”的神仙天界景象,要求信徒们“三业清静”,“淡泊虚夷,不染尘境,体兹正道,悟彼重玄”。该韵经词为四言句式,乐曲通常为散、慢、散结构,乐汇的连接常采用“鱼咬尾”的手法,句幅连绵不断,旋律舒缓宽广。此曲具有导引信徒入静的功能,并且有荡秽除邪之作用。经词单句衍展型单段体,并变化反复咏唱数遍,其前后附加散板的引腔和尾腔而构成全曲。在单段体反复咏唱时,段首尾部分均固定不变。中部予以展开,使结构作了成倍的扩展,调式音阶为五声宫调。引腔中出现的清角音带有移宫因素,呈现出浓郁的古乐韵味,旋法以级进为主,旋线多呈高起下降型,即整个乐段从属音高起,渐迂回下降至宫音作结,旋律运动多围绕商音旋转,最后的终止式先在商音上延长,再经过羽音而徐缓地结束在宫音上。

参考文献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 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