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编  著:陆修静
卷  数:一卷
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化字号
涵芬楼本第293册
新文丰本第16册
三家本第9册
道藏提要:编号520
中华道藏:三洞真经洞玄灵宝经‧洞神三皇经
第4册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七亦录其文。书分三节。首曰〈爝光斋外说〉,告诫众人行斋须修以下十种道行:

  • 香汤沐浴,以精神气使五体清洁,九孔鲜明。衣服悉浄,内外芳馨。延降高真,视接虚灵故也。
  • 废弃世务,断俗因缘。屏隔内外,萧然无为。形心闲静,注念专精。
  • 中食绝味,挫割嗜欲。使盈虚得节,脏腑调和,神气清夷,含养元泉。
  • 谨身正服,斋整严肃。舍离骄慢,无有怠替。礼拜叩搏,每事尽节。
  • 闭口息语,不得妄言。调声正气,诵咏经文。开悟人鬼,会感仙圣。
  • 涤除心意,不得邪想。调伏六根,荡灭三毒。存神思真,通洞幽微。
  • 烧香奏烟,鸣鼓召神。上闻三清,普宣十方。
  • 忏谢罪咎,请乞求愿。心丹至诚,谦苦恳恻。
  • 发大慈悲,感念一切灾厄恼难,咸愿度脱。生死休泰,无复忧苦。
  • 进止俯仰,每尽闲雅,更相开导。言止于道,不得离法。觉有跌误,便即逾失,稽颡忏悔。

然后,该节还对“灵宝自然无上斋”词义进行了疏解:

所谓灵宝自然无上斋者。灵者,神也。微妙之功,出于思议之表,变化无穷,故谓之灵也。宝者,一也。是三才所得,而清宁贞也。既不可失,故谓之宝。若抱之不离,则万福自臻,违之俄顷,则灾祸乱集。吉凶利害,得失所由,无有能使之然,亦无能使之不然,是以谓之自然。周济五道,度脱一切,绝灭生死,超逸三界,故谓之无上。夫人体非圣真,而处身五浊,三尸强盛,内生攻贼,九窍四关,各有所趣,施为之向,动入死地,致伤天年,命不终天寿,犯恶为非,结罪幽司。故居世轗轲,人道不休,饥寒穷贱,疾病刑罚,灾害所缠,凶祸所集,命过之后,方履苦难。是故太上天尊,开玄都上宫紫微玉笈,出灵宝妙斋。

此外由于人“三关躁扰,不能闲停”,故建议“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认为用礼拜、诵经与思神三法,可以“洗心净行,心行精至”,达至修斋之意义。

次节为<法烛叙>,论斋法旨要,如:建斋暮始,就烧香宿启,未思神前,东向说之。又谓圣人设灵宝斋法,其意在约束凡人身、口、心三业,使洗心净行、返静归虚、与道合真。

第三节为〈授上品十戒选署禁罚〉,内容为道士需要持守的十项规戒。当中包括:

  • 第一戒者,心不恶妒,无生阴贼。捡口慎过,想念在法。
  • 第二戒者,守仁不杀,愍济群生。慈爱广救,润及一切。
  • 第三戒者,守贞让义,不淫不盗。常行善念,损己济物。
  • 第四戒者,不色不欲,心无放荡。贞洁守慎,行无点污。
  • 第五戒者,口无恶言,言不华绮。内外中直,不犯口过。
  • 第六戒者,断酒节行,调和气性。神不损伤,不犯众恶。
  • 第七戒者,不嫉人胜,争竞功名。每事逊让,退身度人。
  • 第八戒者,不得评论经教,訾毁圣文。躬心承法,恒如对神。
  • 第九戒者,不得闘乱口舌,评详四辈。天人咎恨,伤损神气。
  • 第十戒者,举动施为,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常使然。

另有关于选署众官(法师、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诵典明其职责)、宣科说禁等科仪规则的解说。

参考文献

  1. 刘宋‧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收入《道藏》,第9册。
  2.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 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