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编  著:金明七真撰
卷  数:六卷
正统道藏:太平部 仪字号
涵芬楼本第760-761册
新文丰本第41册
三家本第24册
道藏提要:编号1116
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科戒威仪
第42册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又名《三洞奉道科戒》。原题“金明七真撰”,金明七真乃神仙名号。《上清众经诸真圣秘》谓“金明氏讳七真子”,属“金相桐明玉国九真卿上景金轮里”。据考此书实际应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最晚在唐玄宗之前已问世。原书三卷,《宋史‧艺文志》有著录。今《正统道藏》本六卷,是书按《道藏》的分类法本应收入洞玄部威仪类,但却错入太平部。另有敦煌抄本四件(S3863、P3682、S809、P2337),其中P3682、S809两件不见于《正统道藏》本,当系佚文。

本书为现存早期道教科戒威仪之重要资料。据卷首序言,全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为“指修时要”,分品著录道士女冠出家修道及日常饮食起居,服饰举止等方面所应遵守奉行之科条戒规,共五百十二条。其二为“仪范八章”,即八种科仪轨范。有〈诵经仪〉、〈讲经仪〉、〈法次仪〉、〈法服仪〉、〈常朝仪〉、〈中斋仪〉、〈中会仪〉、〈度人仪〉等。第一部分相当于《正统道藏》本前三卷及敦煌S3863、P3682、S809抄本内容。第二部分相当于《正统道藏》本后三卷及敦煌P2337抄本内容。但今《正统道藏》本及敦煌本仅存十一品(原书品数不详,至少应有二十四品),约二百数十条科戒,较原书五百十二条之数相差甚多。尽管如此,本书对研究隋唐官方道教科戒制度、宫观生活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法次仪〉载道士分阶授度经戒法箓之制度,著录道书近二百五十种,尤为研究考订早期道教经典之重要史科。

七真曰:寻三洞大经,率备威仪科戒。若道士若女冠举动施为、坐起卧息、衣服饮食、住止居处莫不具于经旨。其立观度人、造像写经、供养礼拜、烧香明灯、读诵讲说、传授启请、斋戒轨仪、修行法相事事有则。皆著科条其来已久,但文字浩漫,披按顿周。或一时虽见,过后便忘。或见而不行,或行而不遍,或各率乃心,任情所施,登坛入静,各异威仪。礼忏读经,人为轨则,递相指斥,罕共遵行。遂使晚学初门,莫详孰是。既多方丧道,则寡识迷途,惰慢日生,威仪时替。加复竞为辞饰,争逞伎能,启告之辰,皆兴新制;陈谢之日,全弃旧仪,岁月久盈,科戒遗泯,积习生常,十不存一。若依经戒者,具科行事,反见嗤鄙。违损正典,既而昧多悟少,达竟更迷,守法不精,翻致讹废,眇详先世,已其陵迟。俯思今后,浸成深谷,故指修时要凡五百十二条,仪范八章,分为三卷,题曰 《三洞奉道科戒》,皆依经录出,非构虚词。庶万古同轨,十方共则,与我齐者,宜弘之焉。各疏品目,列于篇首云尔。

目录

卷一: 罪缘品一 善缘品 总例品三 置观品四

卷二: 造像品 写经品 度人品

卷三: 法具品 法服品 居处品

卷四: 诵经仪 讲经仪 法次仪 灵宝中盟经目

卷五: 上清大洞真经目 法服图仪

卷六: 常朝仪 中斋仪 中会仪 度人仪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