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王母池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泰山王母池,道教宮觀,古稱群玉庵,唐代稱瑤池,也稱王母廟,位於泰山南麓紅門宮東南。三國時已有建築,1959年翻修王母殿、東西配殿和悅仙亭,保存了清代風格。目前的王母廟是三進式廟宇,由大門、王母池、王母殿、東西配殿、東西耳房、悅仙亭、七真殿和蓬萊閣組成。廟門一間呈棋盤式,四角施木柱,五脊硬山頂。廟前有火池,火池南有照壁,上書「萬代瞻仰」四個大字。王母殿三間,四柱七檁五架梁前後步廊式。正殿內祀明代銅鑄王母坐像。殿兩側為耳房,前有配殿。正間向東延伸,名觀瀾亭,門懸「觀瀾亭」和「咽石山房」匾。西配殿又稱藥王殿,原供唐代名醫孫思邈,今為泰山文物展室。山門上嵌清道光年間徐宗幹題匾。門內為池,周環石欄,中架拱橋。池東立〈泰山鑿泉記碑〉,敘述馮玉祥將軍於1932年在此鑿朝陽泉的經過。池西洞內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冽。池北洞內有宋代立〈重修王母殿碑〉。後院台基上有七真殿,又名呂祖殿。七真殿分前後兩部。前為廊,後面與前廊相連有殿三間,殿內原供明代彩塑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及呂祖弟子柳樹精、苗慶等七真像,素稱名塑。

參考文獻

  1.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