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精义论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服气精义论
编  著:司马承祯
卷  数:二论同卷
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命字号
涵芬楼本第571册
新文丰本第31册
三家本第18册
道藏提要:编号824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太清摄养经
第23册
 

服气精义论,唐朝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撰。《云笈七签》卷五十七收录本书。凡九篇:〈五牙论〉、〈服气论〉、〈导引论〉、〈符水论〉、〈服药论〉、〈慎忌论〉、〈五脏论〉、〈疗病论〉、〈病候论〉。今《正统道藏》本将此书割裂为二种。以序文及前二篇为《服气精义论》,收入洞神部方法类;以后七篇为《修真精义杂论》,收入洞真部众术类。二者应合为一书,并以《云笈七签》校正。

《正统道藏》本《服气精义论》,编首有作者自序,谓胎息服气可以治病长生,世传服气之书颇多,散漫难稽。“今故纂类篇目,详精源流”,而成此书。第一篇〈五牙论〉,言服食五牙之法。五牙即五方五行之生气,修道者服食五牙,可以通润五脏,滋养精气。在保持身体姿势不动的情况下控制呼吸,吐故纳新,以意念控制气在体内的周行。另外又主张动功,以导引令荣气卫气和畅,使气在体内“升降有叙”。在服气的同时还主张服药,通过服气服药以疗病,书中发展了陶弘景服气疗病的思想,使道教气功疗病法进一步完善。此外,还提出了有关服气的种种“慎忌”,强调精神情绪的调节,这是其服气论的“精义”所在。《服气精义论》对宋元内丹家影响较大。书中详述服五牙之法,其法以思神、服气、诵咒为要诀,据称出自《灵宝五符经》和《上清经》。第二篇〈服气论〉,言辟谷服气之法。内称气为胎形之本元,本元充实,精满神全,可以延命。故专气致柔,保全元气为摄生之要。服气之法,须选择子后午前之时,先断谷清肠、减食服药,待气液宣通,而后服气。其具体方法有诵《五灵心丹章》及《大道赞》、服六戊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养五脏五行气法等。《正统道藏》本此篇有缺文,参见《修真精义杂论》词条。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