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普度,所谓普度即“普度众生”,合乎道教之“济生度死”宗旨。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节日期间道教宫观要举行中元法会以行普度。道教认为:那些因战争或天灾不幸罹难的死者成为无主的孤魂散鬼后,会变成阴司地府的流浪族,这些鬼魂到处游荡,有时会扰乱人间并造成灾祸;普度之举就在于施舍法食,或由道士作法超度这些鬼魂脱离苦海。据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的记载,唐代道教的黄箓斋就包括普度幽魂的科仪。南宋道士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中的科仪品类,也有施食普度品。宋末元初人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四亦载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诸宫观设普度醮,与士庶祭拔”。明朝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也载有“普度大斋”的内容。唐宋以来道教的黄箓斋坛,要分设炼度堂、神虎堂、受度堂、静默堂、普度堂、诵经堂,在普度堂外设立茭郭,中安斛食,以施舍无主孤魂散鬼。近代以来道教在行普度之日,首先竖起招魂幡并张贴榜文,竖幡以招引亡魂来接受普度,贴榜则规定来接受普度众鬼魂的类别、时限、入境路线及普度时日。民间于普度坛前竖立高大旗杆,再升上招魂幡以行普度。民间从七月初一至三十做普度,家家户户门前挂上终夜不熄的普度灯,并捐资雇戏班演戏,供祀用纸糊制的神牌。七月底“关巷口”,意谓鬼魂重进地狱之门已关闭,各家烧掉门前的普度灯。

参考文献

  1. 张泽洪著:《道教神仙信仰与祭祀仪式》(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