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安南路出土南朝道教造像石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成都西安南路出土南朝道教造像石,無紀年,估計造於南朝(479年-557年),現藏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

造像內容

1995年3月,四川成都市西安路在進行道路拓寬工程時發現了一個窖藏灰坑,共出土九件石刻造像,其中只有一件為道教,無紀年,其餘八件是佛教。從整體風格看,考古隊認為可能是南朝齊、梁時的作品,當時供奉於寺廟內。北周於556年佔領成都,之所以埋入地窖,可能與北周武帝於建德三年(574年)禁斷佛道二教有關。 此像通高60公分,紅砂石,略有彩繪,單尊式坐像。主尊坐於方座,圓形頭光,中央為放射狀光芒。頭頂挽髻,戴蓮花冠。未見長鬍鬚。身著寬衣博帶,雙領敞開下垂,上施紅彩貼金。主像右肩處略殘。面前有三足憑几,可見獸足。主尊右手持麈尾,左手輕扶。方座正中有一小型香爐,其左右各一蹲獅。方座四角各立有一位侍者,前面兩人頭頂挽髻,戴蓮花冠,雙手持笏,眉眼用墨線描繪。衣服施紅、白彩色,貼金箔。著屣。後二人頭髮中分,雙髻,面為肉色,眉眼和髮線用墨色,衣服亦施彩貼金,著屣,手持一黑色罐。

造像特點

由於這件造像無紀年,也沒有其他南朝道教造像實物可資比較,所以需要參照風格與文獻判定其時代。道教造像源於關中,所以南方的出現道教造像有可能是受關中影響,時間在北周佔領成都(556年)以後。而道教造像與佛教造像一起出現與窖藏,應是北周提倡佛道共存的產物。北周武帝在天和五年(570年)作《二教鐘銘並序》:「弘宣兩教,同歸一揆……二教並興,雙鑾同振。」正是在皇帝的倡導下,佛道平等,共處一寺。所以,此件成都道像的時代可能不是南朝的齊、梁,而是北周之作,在556至574年間。由於是四川當地工匠所作,其風格就與一般關中北周風格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

  • 李淞:〈以長安為中心的早期道教造像:中國道教雕塑述略之一〉,《雕塑》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