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主要含義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7月6日 (一) 10:20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這一範疇,有著豐富的內容。一般說,德與道常常對舉。《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意思生化萬物,而德畜養萬物。道是萬物的總根源,德是道在萬物中的體現。道既無形無象,德作為體現在具體事物中的道,也沒有形象可言。所以道門中人士常道德聯稱。認為它們是至虛至寂,卻是一切萬物最終最深奧的祖宗。

德是道之得

德是道在萬物中的體現,就具體每一事物言,所謂德,就是得到了道。唐朝孟安排《道教義樞》說:「德,就是得,就是成,就是不失去(道)。」因此,德與有時說的「道性」是一致的。道是無所不在的,萬物皆有道性。《莊子》中就說過:「道『無所不在』,它可以在螻蟻,在瓦甓,在屎溺。」不管是萬物中最靈的人,還是最卑微的東西,無一例外都有道。《西昇經》說:「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這種萬物皆有的道性,也就是德。

德是道之用

德是道的體現,道是德的根本。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對每一具體事物的養育、規範等作用必需通過德來發揮。道體虛無,主無,德則存在於具體每一物中,主有。當然,這兒說的體用,不是將道和德分為兩個不相干的東西,而只是從不同場合不同功能來加以討論。從根本上說,德與道是統一的,是同一範疇的兩重含義。所以,《道教義樞》卷一引玄靖法師的話說:「道德一體而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從二者的功能、作用範圍而言,有所區別,所以是二,但它們只是同一個本體的不同表現,所以又是不二。同樣,兩者雖為一,作用又有區別,所以是一又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