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先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生平

張繼先(1092-1127年),北宋末著名道士,字遵正(或說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道教天師派第三十代天師。九歲時繼承教位,為人沉默寡言。徽宗崇寧以後,共四次被召至東京,建醮內廷,賜號「虛靖先生」,視秩中散大夫,並賜崑玉所刻「陽平治都功印」等。張繼先得宋徽宗恩寵,卻志在沖淡,喜在山中曠逸自怡,清靜修道,屢乞還山。作庵於上清宮後,為心齋坐忘之所,徽宗親書「靜通庵」賜之,有亭名「翛然」,並建靈寶、雲錦、真懿三觀,改祖師祠為演法觀。據稱他曾預知國難,託弟子王道堅轉告徽宗當「修德弭災」。有著作《大道歌》、《心說》等傳世,其弟子吳真陽,王道堅等有名於世。後武宗封其為「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思想

張繼先會通祥宗,除繼承其家傳道法之外,亦兼修內外丹。他認為人之所以輪迴於三界,出入於生死,乃是由於「一念萌動於內,六識流轉於外」,故須「齋戒以神明其德」,應「慎言語,節飲食,除垢止念,靜心守一,虛無恬淡,寂寞無為,收視返聽,和光同塵」,使「一直澄湛,萬禍消滅」,認為「道不遠,在身中」,「神馭氣,氣留形,不須雜術自長生」,勸來拜受天師秘籙者脫去世網,反求諸己,「俱登道岸」。

參考資料

  1.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 《大道歌》
  3. 《籙說》
  4. 《中國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