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云麓宫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市。其第二峰名云麓峰,又名灵麓峰,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号“洞真墟福地”。

峰上有云麓宫,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系明代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倡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长沙太守孙复令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增植松柏、桐梓、篠篁千株。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道士金守分募化资金重建,并改庙名为“云麓宫”。明末毁于兵火。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建殿堂五座,主体建筑为三清殿,冶铁为瓦,立石为柱。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火。同治二年(1863年)修复。1944年被日机炸毁,1957年重建。1965年又兴建了望湘楼。现存殿堂有三清殿、祖师殿、五岳殿、望湘楼和天妃殿等。

云麓宫前有拜岳石,又名飞来石,石方丈馀,因其可瞻望南岳而拜,故名拜岳石。宫门外古树杈中悬一铜钟,据钟上铭文,为明万历四年(1576年)造,经风霜雨雪而无锈,道人作息时鸣钟,其声激越清扬,偶听之如同“归来”之音,故又名“归来钟”。

晴日,登上云麓宫望湘楼,俯瞰北去的湘江,桔子洲头和江上往来的船只尽收眼底;远眺长沙古城楼房高耸,历历在目。

参考资料

  1. 宜文撰:《参访湖南道教古观纪行》,载《中国道教》1988年第4期第13页。
  2. 中国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650页“岳麓山云麓宫”条。
  3.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674页“云麓峰”、“云麓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