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謙之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生平
寇謙之為北魏著名道士和新天師道的代表人物。原名謙,字輔真。祖籍上谷昌平,自稱東漢光武帝時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孫。寇謙之夙好仙道,有絕俗之心,少年時曾修張魯之術,後遇仙人成公興,隨之入華山,採食藥物不復饑。繼隱嵩山,修道七載,聲名漸著。
弘道事業
神瑞二年(415年),他稱太上老君親臨嵩山授予他「天師之位」,賜《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傳授導引服氣口訣諸法,並令他清整道教,除去偽法,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煉。寇謙之亦依之對道教進行清整。
泰常八年(423年),他又稱老子玄孫李譜文降臨嵩山,親授《錄圖真經》六十餘卷,賜以劾召鬼神與金丹等秘法,並囑其輔佐北方「太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後寇謙之親赴魏都平城獻道書於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幫助,帝賜於平城東南建立新天師道場,重壇五層,遵其新經之制,後人稱為「北天師道」。
太延末(440年),太武帝聽從寇謙之的進言,改年號為太平真君。後帝又親至道壇受籙,封寇謙之為國師。北天師道由此在北方大盛。
寇謙之改革道官職位的世襲制度,主張唯賢是授,信守五常[1],持戒修行。他很重視道教齋醮儀範,為道教增訂了諸多齋儀和儀式,亦為後世道教齋儀奠定了基礎。經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後人稱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西元448年,寇謙之卒,年八十四,葬以道士之禮。
參考資料
- 《雲中音誦戒經》
- 《中國道教史》
-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註釋
- ↑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