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钺造老子铜像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民孔钺造老子铜像铸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通高13.6厘米,宽5厘米,1983年出土于山东省博兴县崇德村,为唐代窖藏,原盛于陶瓮之中,现藏该县博物馆。同时出土的各朝造像共101尊,其中有确切纪年的共39件,作于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仁寿三年(478-603年)。101尊造像中独此件是道像,其馀均为佛像。

老子正面坐,左手扶三足凭几,右手持麈尾,蓄须,面相有些清瘦,著对襟衣。坐像后有大舟形背光,头光为线刻莲花瓣,背光中央是一棵大树,树枝伸向两边。四足几形方座,左前足正面有“开皇十一年十月□日,道民孔钺造老子像一区,□德”字样。

山东地区的道教造像晚于陕西,这是目前所知山东最早的道教造像,也是注明“老子”的最早铜像。陕西一般道像有注明“老君”者,但罕有“老子”。显然这反映了造像不同的角度与地位,“老子”更多含有历史人物的成分。山东汉代画像石上多有“孔子见老子”的图像及题名,作为历史题材表现,这在其他地区也少见,体现了可以追溯至汉代的地区传统。据推测这个窖藏可能埋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时值灭佛运动。看来在灭佛运动中道教也受到了牵连。

参考资料:

  • 李淞:〈关中及北方的隋代道教造像: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二〉,《雕塑》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