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內觀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太上老君內觀經 |編著= |卷數=七經同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本文類 |正統道藏字號=傷 |涵芬樓本冊數=342 |新文豐本冊數=...')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6
 
|中華道藏冊數=6
 
}}
 
}}
'''太上老君內觀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之際。唐[[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已引此經。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雲笈七籤》卷十七亦收錄此經。經文言內觀靜心之法。謂人心本來清靜,因染六情而入苦海。「心若清靜,則萬禍不生」。故修道即是修心,其要在於「內觀己身,澄其心也」。內觀之法,先思萬物之中人最尊貴,莫妄染諸塵。再滅六識六欲,虛心無心、定心安心、靜心正心,清心淨心。心靜神定,以至於「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閉目恩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又謂修心須與煉形結合,使精炁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升崑崙」。
+
'''太上老君內觀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之際。唐[[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已引此經。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雲笈七籤]] 》卷十七亦收錄此經。經文言內觀靜心之法。謂人心本來清靜,因染六情而入苦海。「心若清靜,則萬禍不生」。故修道即是修心,其要在於「內觀己身,澄其心也」。內觀之法,先思萬物之中人最尊貴,莫妄染諸塵。再滅六識六欲,虛心無心、定心安心、靜心正心,清心淨心。心靜神定,以至於「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閉目恩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又謂修心須與煉形結合,使精炁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升崑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5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5頁。
 
[[Category: 洞神部本文類]]
 
[[Category: 洞神部本文類]]
 
[[en: Book of the Inner Vision, by the Most High Lord Lao]]
 
[[en: Book of the Inner Vision, by the Most High Lord Lao]]

2013年8月23日 (五) 16:46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太上老君內觀經
編  著:
卷  數:七經同卷
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傷字號
涵芬樓本第342冊
新文豐本第19冊
三家本第11冊
道藏提要:編號636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三洞經教
第6冊
 

太上老君內觀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之際。唐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已引此經。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雲笈七籤》卷十七亦收錄此經。經文言內觀靜心之法。謂人心本來清靜,因染六情而入苦海。「心若清靜,則萬禍不生」。故修道即是修心,其要在於「內觀己身,澄其心也」。內觀之法,先思萬物之中人最尊貴,莫妄染諸塵。再滅六識六欲,虛心無心、定心安心、靜心正心,清心淨心。心靜神定,以至於「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閉目恩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又謂修心須與煉形結合,使精炁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升崑崙」。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