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桐柏宮”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天台山桐柏宮'''位於浙江省天台縣桐柏山上,始建於唐代景雲二年(711年),古稱桐柏觀、桐柏崇道觀。1973年,因桐柏水庫建成蓄...')
 
 
第1行: 第1行:
'''天台山桐柏宮''' 位於浙江省天台縣 桐柏 山上 景雲二年(711年), 古稱 桐柏觀、桐柏崇道觀。1973年, 桐柏水庫建成蓄水 而淹沒 ,宮址移 至鄰近的 鳴鶴觀 。而今已擇地在方瀛山前重建,2007年8月奠基開工,預計第一期建設在2011年竣工開光
+
'''天台山桐柏宮''' 道教宮觀,金丹派[[南宗]]的祖庭,原名桐柏觀、 桐柏 崇道觀。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 高道[[葛玄]]曾受吳主孫權之命在此地 法輪院。 唐景雲二年(711年), 睿宗下詔在法輪院墟址上建立 桐柏觀 ,擁有一堂(黃雲)、二台(鳳軫 從妙)、三壇(元晨、朝真、朝鬥及煉形室、龍章閣)。元和年間(806年—820年),馮惟良又建降真堂、白雲亭等。太和、咸通年間,徐靈府、葉藏岳先後重修此觀。五代後樑開平間(907年—910年),桐柏觀升格為宮。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 桐柏崇道觀 。政和六年(1116年),建玄命殿,宮內建方丈、齋堂、雲堂等。南宋時,太尉曹勳建山門,觀中有經藏、三元、延賓等六個道院。北宋道士[[張伯端]]曾居此觀,並於觀中創道教南宗紫陽派,使其成為南宗祖庭,又改觀為宮。元明間多次修建,新建的桐柏宮從山門進去依次為靈官殿、真武殿、禦碑亭、大殿、紫陽樓。[[龍門派]]第十代宗師清昱曾住持此觀,其徒閔一得等數十人協助觀事,令南宗祖庭再次興盛。近代,桐柏宮曾有所衰落,後經葉明倉、林至霞等贖田修殿,香火日盛 。1973年,桐柏水庫建成蓄水, 桐柏 宮址 沉於水底,部分建築和文物 鳴鶴觀。
 
==建築==
 
==建築==
 
 該宮建築中軸線上從前方起始依次為:
 
 該宮建築中軸線上從前方起始依次為:

2015年11月25日 (三) 10:12的最新版本

天台山桐柏宮道教宮觀,金丹派南宗的祖庭,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高道葛玄曾受吳主孫權之命在此地建法輪院。唐景雲二年(711年),睿宗下詔在法輪院墟址上建立桐柏觀,擁有一堂(黃雲)、二台(鳳軫、從妙)、三壇(元晨、朝真、朝鬥及煉形室、龍章閣)。元和年間(806年—820年),馮惟良又建降真堂、白雲亭等。太和、咸通年間,徐靈府、葉藏岳先後重修此觀。五代後樑開平間(907年—910年),桐柏觀升格為宮。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桐柏崇道觀。政和六年(1116年),建玄命殿,宮內建方丈、齋堂、雲堂等。南宋時,太尉曹勳建山門,觀中有經藏、三元、延賓等六個道院。北宋道士張伯端曾居此觀,並於觀中創道教南宗紫陽派,使其成為南宗祖庭,又改觀為宮。元明間多次修建,新建的桐柏宮從山門進去依次為靈官殿、真武殿、禦碑亭、大殿、紫陽樓。龍門派第十代宗師清昱曾住持此觀,其徒閔一得等數十人協助觀事,令南宗祖庭再次興盛。近代,桐柏宮曾有所衰落,後經葉明倉、林至霞等贖田修殿,香火日盛。1973年,桐柏水庫建成蓄水,桐柏宮址沉於水底,部分建築和文物移往鳴鶴觀。

建築

該宮建築中軸線上從前方起始依次為:

  • 山門(靈官殿)
  • 紫陽殿。東配殿為財神殿,西配殿為藥王殿。
  • 玉皇殿。東配殿為文昌殿,西配殿為太歲殿。
  • 三清殿
  • 藏經閣

參考資料

  1. 天台山桐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