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由來

中國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禮俗。該神源於古代的「社神」崇拜,先民封土為社,祭之以求五穀豐登,如《孝經緯》言:「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人們認為土地長育萬物,使人生存,因此要每年祭祀,以酬其功。祭祀社神的日期稱為「社日」,一般有春社和秋社兩次。「社」又是地方之最小行政單位。《禮記》之《祭法》篇注稱,「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滿百家以上,得立社」。《漢書》之《五行志》又稱「舊制,二十五家為一社」,古人尊天而親地,「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為報答大地之恩賜而奉土祭社,東漢時即稱社神為社公或土地,而稱土地者更甚。社神初無姓名。東晉以後,民間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為土地神,遂有人格及姓氏。據記載,較早稱為土地爺的是漢代秣陵尉蔣子文,他死後成為鐘山的守護神。道經《道要靈衹神鬼品經》的《社神品》曾引用《老子天地鬼神目錄》稱,「京師社神,天之正臣,左陰右陽,姓黃名崇。本楊州九江歷陽人也。秩萬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從之」。明清以後,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傳為唐代大文人韓愈。杭州太學一帶,原是岳飛的故鄉,於是太學就奉岳飛為土地神。現在的土地廟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約起於南宋。明清時民間亦流傳有《土地寶卷》,描寫土地爺大鬧天宮,與玉皇大帝、諸佛、諸神鬥法的故事。

生養萬物

土地載萬物,又生養萬物,長五穀以養育百姓,此乃中國人所以親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太平御覽》532引《禮記外傳》稱「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廣穀多,不可遍祭,故於國城之內,立壇祀之」。

管理本鄉

自東晉以後,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只能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東晉的《搜神記》卷五稱廣陵人蔣子文因追賊而死。東吳孫權掌權後,蔣子文顯靈於道說:「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這裡所指的福爾下民,就是指的保佑本鄉本土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並且為人公道。中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稱:「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

奉祀

秦漢以後,總司天下土地的社神逐漸演變為與天帝相應的「後土皇地祗」,由國家專門祭祀;地方社神則成為土地神,為民俗普遍崇奉,且各地皆設有土地廟。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廟大多比較簡陋。一些大廟中間也有在殿堂中設有當方土地神位者。土地神的神誕之日是二月初二。舊時,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廟燒香奉祀。現在初一、月半到土地廟燒香的依然十分普遍。

參考資料

  1. 《孝經援神契》
  2.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