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秘义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信仰
大道
道的初义
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
道的主要内涵
道的主要功能

德的主要含义
体道合德
得道可以成仙
道法自然
自然的内涵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宇宙论
宇宙论
开天辟地
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
天地开辟的过程
三十六天
幽冥世界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无极与太极
无极
太极和太极图
阴阳五行(1)
阴阳五行(2)
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
太平的理念
清净无为
济世度人
人生理想
明道立德
道化教育
劝善行善
劝善行善
广积阴功
因果秘义
行善准则
修善方法

道教提倡行善,并不认为它们仅仅是对别人的施舍,仅仅是自己的支出,相反,认为行善的结果不仅利人,同时也利己,因为其中包含著自己人格的完满,在为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修行完满准备了条件。这样,才具有行善的主动性。

因果相应

因果的关系,在道教教义中,是特指人言行、思想对他的未来、对他自身所造成的影响、作用之间的关系。人的言行、思想是因,由此造成对人自身的影响是果。

因,指原因,果,指结果,这儿特指由因引起的报应。因和果,言行、思想与其报应之间,是紧相跟随的。其中因是引起果的根子、缘由,果是对因的报应。人的言行、思想,总要造成一定的结果,受到一定报偿,造了因,想不受到报应,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道教将因果分成出世因果和世间因果两种。出世间,以智慧为因,以解脱为果。其果即是道果。世间因果,以善恶为因,苦乐为果。做了恶业,必定得恶报,其最终之果为苦;做下善因得善报,其最终之果为乐。一般人们讨论的是世间因果。修道者则两者都要考虑。在世间,不忘善恶果报,多行善,多积德,以求离苦得乐,并以之作为进一步修大智慧,获大功德,得大道果的基础。

因果随人

种因得果,无法避免。就每人而言,种甚么因,得甚么果,全在于自己。人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谁也无法逃避。干坏事,必定得恶报,做好事的必定获善报,无法由别人所代替承担。报应有阳报,阳报不及,还有阴报、冥报。至于每一个人,做甚么性质的事,种甚么性质的因,全系于自己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因在其心。所以《道教义枢》卷三《因果义》引灵宝经说:“善恶报应,正由心耳。”同时,中国人重家族,个人的荣辱与家族的命运有密切关系。《易传》说:积善的家族必定有剩馀的喜庆留给后代,积累著不善的家族,必定有剩馀的灾殃留给后代。[1]这种情况,在《太平经》中称为承负,即一代代积累下来的馀庆与馀殃,主要是馀殃。对此,后代子孙要赶快迁善改过,皈依大道,排除长期积累下来的“故气”、戾气,才能转祸为福。

因果观念是道教推行善道教化,劝善行善的思想基础。

注释

  1.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