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生平

 
呂祖像
元代 十三世紀晚期/十四世紀早期
軸 水墨設色絹本
縱110.5公分 橫44.4公分
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呂喦[1](或作嵓[2]、巖[3]),字洞賓,號純陽子,以字行世,世稱呂洞賓。呂洞賓師事鍾離權,後曾傳道予劉海蟾王重陽,被全真道尊奉為「北五祖」之一。呂洞賓在民間亦是十分著名的仙真,是民間傳說中「八仙」的其中一位。

關於呂洞賓的活動在北宋初期已經為時人所記載。[4]但由於其神化無方,宋元以來有關呂洞賓的記載可謂眾說紛紜。部份現存文獻認為呂洞賓是唐末人。北宋末南宋初人江少虞(1118年進士)在其著作《宋朝事實類苑》中,引錄了記載北宋人楊億(974-1020)在宋真宗朝(997-1020)時期談話的《楊文公談苑》。當中提及呂洞賓曾訪張洎(934-997)家中,並「自言呂渭之後,渭四子,溫、恭、儉、讓。讓終海州刺史,洞賓系出海州房。」[5]呂渭(735-800)曾在唐德宗時期(779-805)出任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等職。[6]

北宋人范致明(1100年進士)在《岳陽風土記》中亦曾記載呂洞賓為呂渭之孫:

先生名岩,字洞賓,河中府人,唐禮部尚書渭之孫。渭四子,溫、恭、儉、讓,讓終海州刺史,先生海州出也。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即有棲隱之志。去遊廬山,遇異人授劍術,得長生不死之訣。多遊湘、潭、鄂、岳間,或賣紙墨於市,以混俗人,莫之識也。[7]

此記述除了提及呂洞賓是呂渭之孫外,亦指出呂洞賓出生於河中府(今山西省境內),並提到呂洞賓在進士不第後遊廬山遇仙,得到異人授予劍術及長生不死之訣。後四處雲遊,多在湖北、湖南一帶活動。

南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亦記載呂洞賓嘗留有自傳,並在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有石刻。云:

吾乃京兆人,唐末,累舉進士不弟。因遊華山,遇鍾離,傳授金丹大藥之方。復遇苦竹真人,方能驅使鬼神。再遇鍾離,盡獲希夷之妙旨。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竈,第二度趙仙姑。郭性頑鈍,只與追錢延年之法。趙性通靈,隨吾左右。吾惟是風清月白,神仙會聚之時,常遊兩浙、汴京、譙郡。嘗著白襴角帶,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間使者筋頭大。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慾,是吾之劍也。世有傳吾之神,不若傳吾之法;傳吾之法,不若傳吾之行。何以故?為人若反是,雖握手接武,終不成道。[8]

與范致明的記述不同,吳曾的記載指呂洞賓為京兆(今陝西西安一帶)人,且在進士不第後是遊華山而非廬山。在華山中,呂洞賓遇到鍾離權傳授金丹之術,後又遇苦竹真人,得道後有郭上竈及趙仙姑兩位弟子。而呂洞賓的活動範圍亦不是在湖北、湖南一帶,而是在浙江及河南地區。此文亦回應了時人對呂洞賓賣墨飛劍的奇特形象。當中呂洞賓自述其三劍為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慾,明顯強調對於斷絕慾念的修性功法之重視。這反映呂洞賓作為內丹家的取向,而非賣弄奇術的方伎。

此外,吳曾亦在接受呂洞賓為呂渭之孫的說法下,以《國史》及《雅言系述》的記載推斷呂洞賓不是《枕中記》中的呂翁,而是唐末人:

唐《異聞集》載沈既濟作《枕中記》云:「開元中,道者呂翁,經邯鄲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盧生睡事。」此之呂翁,非洞賓也。蓋洞賓嘗自序,以為呂渭之孫。渭仕德宗朝,今雲開元中,則呂翁非洞賓,無可疑者。而或者又以為開元想是開成字,亦非也。開成雖文宗時,然洞賓度此時未可以稱翁。案本朝《國史》稱:「關中逸人呂洞賓,年百餘歲,而狀貌如嬰兒。世傳有劍術,時至陳搏室。」若以《國史》證之,止雲百餘歲,則非開元人明矣。《雅言系述》有呂洞賓傳云:「關右人,咸通初舉進士不第。值巢賊為梗,攜家隱居終南,學老子法」雲。以此知洞賓乃唐末人。[9]

南宋人曾慥在其著作《集仙傳》中亦記「呂岩,字洞賓,唐禮部侍郎渭之後。唐末舉進士不第。」[10]

及至元代道士述說呂洞賓生平家世時,亦有承襲呂洞賓為唐代人呂渭之後及呂洞賓是河中府人之說。如苗善時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載:

謹按道統錄,帝君姓呂名巖,字洞賓,唐河中府永樂縣人氏。曾祖延之終浙東節度使。祖渭,性賦純良,文詞精妙,樂善好道,多有陰德。累遷禮部侍郎,終潭州刺史,贈陝州大都督。渭生四子:溫、恭、儉、讓。[11]

謝西蟾劉志玄在《金蓮正宗仙源像傳》中亦記呂洞賓:

師姓呂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蒲州蒲坂縣永樂鎮招賢里人也。生於唐德宗貞元丙子四月十四日。[12]

趙道一在《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亦載:

先生呂喦,字洞賓,號純陽子。世傳以為東平人,一雲西京河南府蒲坂縣永樂鎮人,即今河東河中府也。曾祖延之,仕唐,終浙東節度使。祖渭,第進士,德宗貞元中官至禮部侍郎,晚為潭州刺史。有四子:曰溫,字化光,官至衢州刺史;曰恭,嶺南府判官;曰儉,為御史;曰讓,歷太子右庶子,或曰終於海州刺史。先生乃讓之子也。貞元十二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於林擒樹下。[13]

上述三本道教著作中,除了趙道一再有提出呂洞賓為東平人外,他們均採納呂洞賓為河中府人之說。

呂洞賓的靈應聖跡在宋元兩代均得到官方認可及褒揚。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就曾下詔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其敕封告詞云:

朕嘉與斯民,偕之大道。凡厥仙隱,有載冊書,司存來析,寵褒必下。呂仙翁匿景藏釆,遠跡遐方,逮建福庭,適當苃舍,嘆玆符契,錫以號名。神明不亡,尚鑒休渥。可特封妙通真人。[14]

在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正月,朝廷褒贈呂洞賓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15] 在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再被朝廷進一步敕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16]

修練

 
黃粱夢覺(局部)
山西省永樂宮純陽殿壁畫

呂洞賓展開修練的最著名故事,是被鍾離權以「黃粱夢覺」點化。苗善時在《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對此事有生動而細膩的描述:

呂洞賓往長安應考科舉,期間寄居於旅館。一日,有一位相貌奇古、美髯圓目、身穿鶴氅長裙、風采不凡的道士,直接到旅館中揖坐,在言語之間誘化呂洞賓入道。
呂洞賓說:「待我得一官爵,光顯祖上門風,然後再跟隨老師您亦不遲。」
道士聽後笑了笑,向呂洞賓索求一頓齋飯。他遂叫僕人煮飯,並覺得疲倦欲睡。
道士見此,在袖中取出一個枕頭,並向呂洞賓說:「這個是如意枕。若果使用這個枕頭,你平日所喜好的事情將會應驗。」
呂洞賓剛剛就枕入睡,忽然有一位使者來到,召喚狀元呂先生受誥。呂洞賓由出任州縣官開始,再擢升為朝廷官署。之後再出任臺諫、翰苑祕閣及各清要職,職級或降或升。他前後迎聚兩位富貴家庭之女,子孫振振,簪笏盈門。如此幾達四十年,最後十年更成為獨相,權勢薰炙。忽然間被獲重罪,家產被抄,妻離子散,流放於嶺南之外,孑然一身,窮弱憔悴。呂洞賓立馬於風雪之中,嗟歎感慨,猛然夢醒。
道士在旁笑道:「黃粱飯尚未煮熟,你就夢遊到華胥國了。」
呂洞賓驚訝地說:「你知道我入夢嗎?」
道士說:「你剛才的夢,經歷了種種世態炎涼和各種榮衰,五十年只是很短的時間。當中得到的不足為喜,失去的亦不足為憂。若你有此覺悟而瞭解到這只是一夢,那人世間百年亦只是一場大夢而已。」
呂洞賓豁然領悟說:「縱然身晉高官顯宦,金玉滿堂,以此類推,亦造物戲弄,有何值得依戀呢!」遂再行禮拜說:「先生乃非凡之人,願再多加點化我。」
道士說:「你既然頓悟幻化之象,明瞭名利的束縛,回心向道就容易了。」
呂洞賓說:「我只是領悟了一些,就像《易經》中所說的遊魂為變生死之說和盡性至命的道理。希望老師您慈悲憐憫,指示我進修的方法。」
道士沉默了一會,說:「萬般道理融會貫通,則心靈澄明朗徹;當七情皆能安寧停息,則性情會達至圓明的境界。心境澄明、性情安定自然,本性玉虛,又如何遊魂為變呢?真性純一,猶如太空般寂靜明徹寥廓,無生無滅,又如何有生死的憂慮呢?當你知道自己本來沒有生,又何來有死呢?」
呂洞賓茫然了一會,洞徹明瞭。再拜謝說:「今生有幸可以遇到仙真,剛才聽到玄妙的道理,忽然有渾然忘我的感覺。」
道士說:「我剛才對你所說的是性盡奧妙的一節。至於慧命末後的功夫,待你真正灑脫時再傳授也不遲。」
呂洞賓道謝問:「老師是誰?」
道士說:「我姓鍾離,名權,字雲房。我居住於終南七星山鶴嶺子,日後可以來找我。」說完,就飄然而去。[17]
 
歷試五魔(局部)
山西省永樂宮純陽殿壁畫

呂洞賓被鍾離權點化開悟後,又陸續受到鍾離權的試練,當中又有五試及十試之說。主要的內容是呂洞賓如何在面對各種危險及誘惑時不為所動,堅守正道。《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就記載了「歷試五魔」的故事:

呂洞賓即將離鄉,忽然見到家人都病死。他心中沒有悲傷驚懼,只是準備棺槨。忽然間病死者都起身無恙。這是第一次試練。
一日夜晚。忽然有數十名手持刀杖的盜賊到呂洞賓家中勒索財物。只一會兒,家中財物皆被掠去。呂洞賓不動聲色,任由賊人劫掠。這是第二次試練。
呂洞賓離開家鄉,在黃昏時候迷路。見到遠處有燈光,於是逕自前往。看到那裡有兩間草屋,一位長者帶著魚網步出屋外。呂洞賓上前作揖並說明投宿之意。長者說:「我孑然一身,而且要趁著夜晚出外捕魚。」呂洞賓再三請求,長者則再三推託,惟最終仍開門說:「那先生你自行休息吧,我出去捕魚。」並叫呂洞賓將門緊閉。片刻之後,忽然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子叩門。呂洞賓以為是長者的親人,遂前往開門。但見這位女子帶著一個包袱入門,行禮說:「先生,我晚上迷路,希望可以在此投宿一晚。」呂洞賓回應說:「這並不是我的家,我也只是在這裡向漁翁借宿,我不敢留姑娘在此住宿。」女子說:「我們也只是過客,在此投宿一夜即行離去,何必阻撓我呢?外面夜深黑暗,我亦無處可去。」這女子百端妖媚,又調戲道:「我家田產財物無數,現在身上亦帶了一些金銀財寶。我願意作你的妻子,又有何不可呢?這樣亦不會辜負先生。」呂洞賓只是靜靜地坐下,並不心動,任由女子百般調戲至天明。呂洞賓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坐在一棵大樹下。他遂笑而起行。這是第三次試練。
呂洞賓來到一個渡口,正值春天融冰河水上漲之時。剛巧有一條小船駛近,遂請求上船。上船後小船駛至河中央時,突然黑風巨浪大作,雷電大雨俱至,浪濤翻滾凶湧,小船翻側飄蕩。呂洞賓只是閉目冥坐,不管是生是死,心如泰山安穩。在將近到岸時,小船覆蓋沉沒,幸好呂洞賓仍然能夠上到岸邊。有人問呂洞賓這是甚麼回事,他只是笑而不答。這是第四次試練。
夜晚,呂洞賓來到一間旅舍投宿。大約到了三更時份,忽然見到無數奇形怪狀的鬼神,有的要打他,有的要殺他。呂洞賓只是正直而坐,一切皆不問不理。片刻後,有數位夜叉押送一位血肉淋漓的囚徒,他持劍上前嚎叫說:「你前世殺了我,今日我見到你,可以快點還我命來!」呂洞賓說:「要殺我很容易,又可必叫喊呢?」於是上前伸出頸項讓他砍殺。突然間聽到空中傳來叱喝之聲,鬼神立即消散不見。有一個人拍掌笑道:「我是雲房啊。我曾經感歎成仙之才難得,人的塵俗之心難以息滅。我祈求別人學道更多於人們欲求於我。因此五次試探你,而你的心都沒有被動搖。你是可造之才,但是由於功行尚未圓滿,現在就只傳授你燒煉黃金和白銀的方法,可以藉此濟物利人。等待你功行圓滿之時,我再來度化你。」呂洞賓問:「即使得到了燒煉的口訣,我仍然還有疑問。煉成的物質時間長了會否有變化呢?」雲房說:「三千年後會還原為本來的物質。」呂洞賓憂愁地說:「如此這樣,則必定會害了三千年後的人,我不願意這樣做啊。」雲房說:「你的心腸這樣好,那三千八百功行就在你這一念之間圓滿了!」[18]

明代《呂祖志》則收錄了「雲房十試洞賓」之說,當中除了上述「五試」的情節外,尚有其他試練:

第一試:洞賓由外地回到家鄉,忽然看到家人都病死了。他心中沒有悲傷驚懼,只是準備棺槨。後來死去之人皆起身無恙。
第二試:洞賓到市場賣貨,與買主商定了價格後,買主卻又突然反覆變卦,只支付了一半的價錢。洞賓沒有爭執,那一半的金錢亦沒有收取,只是留下貨品就離去了。
第三試:洞賓有一天出門,忽然有一位乞丐倚著門求他施捨。洞賓給他錢財,但乞丐不但多加索取,更口出惡言辱罵,並且拔出刀來指嚇。洞賓只是再三禮貌地道謝,更坦開衣襟願意受斬。乞丐遂帶笑離去。
第四試:洞賓在山中牧羊,忽然間遇到一頭老虎前來追逐羊群。在老虎逐漸逼近時,洞賓領羊走下山坡,自己則獨自以身軀擋住老虎,老虎立即離去。
第五試:洞賓在山中的草屋獨自讀書。有一日正襟危坐之際,忽然有一位十七、八歲、容華絕世、光艷照人、粧飾靚麗的女子到來。她說自己要返回娘家,但來到這裡時就迷路了。而且又已經黃昏時份,身體亦十分疲倦,想借地方稍作休息。說完之後,該女子就騷首弄姿,百般調戲。入夜時,更逼令洞賓一同就寢,而洞賓竟然不為所動。如是者連續三日才離去。
第六試:洞賓一日自郊外歸家,但家中財物已經被盜賊席捲掠去,連日常所需都難以為繼。洞賓沒有發怒,而是耕作自給自足。在耕作下鋤時忽然掘出數十枚金,他隨即掩埋它們,一點也沒有取走。
第七試:洞賓在市場上買銅,買了回去後才發覺原來全都是金。立即找回賣家並把金子還給他。
第八試:有一位瘋狂的道士在市場上賣藥,說服食了的人會立即死亡,十日來都沒有賣出。洞賓覺得這位道士那樣做必定是有意思,所以買了藥回去。那道士說:「你可以快點準備身後事,我將要離去了。」洞賓服食了之後卻一切無恙。
第九試:洞賓在春天融冰河水上漲之時要渡河,在眾人苦於渡河之際,他已經劃了小船駛至河中央。這時卻掀起狂風大浪,而洞賓卻端坐不動,不管是生是死,竟然亦安然無恙。
第十試:洞賓獨自一人在房間中,忽然看見有無數奇形怪狀的鬼神,當中有要打要殺的,洞賓對此一切不理不問。再有數十名夜叉押一位血肉淋漓、哭泣嚎叫的死囚來到,他向洞賓說其前世殺了他,現在要快點償命。洞賓說:「殺命償命是應該的啊。」遂索取刀和繩欲自盡。忽然間空中傳來叱喝聲,鬼神皆消失不見,原來是雲房拍掌大笑下來。[19]

仙跡

 
呂祖現身岳陽樓
南宋 十三世紀中期
團扇 水墨設色絹本
縱23.8公分 橫25.1公分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呂洞賓的仙跡在宋元兩代被大量記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形容呂洞賓「周遊人間,每稱回道士。或隱或顯,世莫能測」,「其靈蹤聖跡載於書傳者不可勝紀。世之言神仙者,必宗鍾呂。」[20]呂洞賓仙跡道蹤的紀錄自北宋初期開始為士人所記載。北宋人楊億在《楊文公談苑》中就認為「呂洞賓者,多遊人間,頗有見之者。」當中提及丁謂(966-1037)在咸平(998-1003)初年曾對自己述說,在丁氏出任饒州通判時就曾經遇見呂洞賓。呂洞賓當時向丁謂言:「君狀貌頗似李德裕,它日富貴,皆如之。」[21]

范致明在《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了滕宗諒(991-1047)在慶曆(1041-1048)年間在岳陽樓遇到呂洞賓的故事:

慶曆中,天章閣待制滕宗諒,坐事謫守岳陽。一日,有刺謁雲「回巖客」。子京曰:「此呂洞賓也,變易姓名爾。」召坐置酒,髙談劇飲,佯若不知者,密令畫工傳其狀貌。既去,來日使人復召之。客舍主人曰:「先生半夜去矣。」留書以遺子京,子京視之,默然不知所言何事也。今岳陽樓傳本狀貌清俊,與俗本特異。[22]

清代所編纂的《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一首題為由呂洞賓所作的〈贈滕宗諒〉:

華州回道人,來到岳陽城。
別我遊何處,秋空一劍橫。[23]

這個故事在江少虞的《宋朝事實類苑》中亦有收錄,但詩句卻變成了由滕宗諒所作贈予呂洞賓。[24]而「回道人」亦是呂洞賓的另一別稱。在《道藏輯要》所收錄的《呂帝聖蹟紀要》中,其〈長沙警釋〉一節就有「呂帝遊長沙,托為回道人」的記述。[25]

題字是另一類典型的呂洞賓仙跡故事。五代北宋人陶穀(903-970)在《清異錄》中記載了一個呂洞賓與酒及書法的故事: 唐末,馮翊城外酒家門額書云:「飛空卻回顧,謝此含春王。」於「王」字末大書「酒」也。字體散逸,非世俗書,人謂是呂洞賓題。[26] 江少虞在《宋朝事實類苑》亦記載呂洞賓題字於宮觀之中:

宿州天慶觀,有神仙題詩二絕於五星門扉之上,俗傳雲呂先生神篆。其詩曰:「秋景蕭條葉亂飛,庭松影裏坐移時。雲迷鶴駕何方去?仙洞朝元失我期。」又曰:「肘傳丹篆千年術,口誦黃庭內卷經。鶴觀古壇槐影裏,悄無人跡戶長扃。」後為人刮去,墨跡猶存,乃知非常人書也。[27]

 
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描述了呂洞賓於東鄰沈氏家作詩,以榴皮書壁的故事。[28]《全唐詩》中收錄了一首題為呂洞賓所作的〈熙寧元年八月十九日過湖州東林沈山用石榴皮寫絕句於壁自號回山人〉(一作題沈東老壁),與此故事有關:

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29]

秦志安在《金蓮正宗記》中記載呂洞賓「後遊歷鄂州,昇黃鶴樓,冉冉飛昇,日當卓午,五月二十日也。市鄽中人瞻仰企慕,但見隱隱入於雲中矣。」[30]趙道一在《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亦載呂洞賓「登黃鶴樓,以五月二十日午刻昇天而去,不知何年。」[31]故世人以湖北武漢黃鶴樓為呂洞賓登仙聖跡處。收錄在《道藏輯要》《清微宏範道門功課》中的〈孚佑上帝純陽老祖誥〉就有「黃鶴樓頭留聖跡」之句,就是讚頌呂洞賓的成仙事跡。[32]

詩句

 
呂祖過洞庭圖
南宋 十三世紀中期
團扇 水墨設色絹本
縱23.1公分 橫22.6公分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楊文公談苑》載呂洞賓之詩作在當時為人多所傳寫,世所傳者百餘篇,人多誦之。其中有自詠詩云:

朝辭百越暮三吳,袖有青蛇膽氣麄。
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又有:

飲海龜兒人不識,燒山符子鬼難看。
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鐺內煮山川。[33]

《全唐詩》中共收錄多首題為呂洞賓所作的詩,當中有關呂洞賓仙跡、修練或警世故事,現列舉數首如下:

偶乘青帝出蓬萊,劍戟崢嶸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識,為留一笠莫沉埋。

——〈紹興道會〉(會稽山道會,有道人攜涼笠掛於壁,無掛笠之物而不墜。)[34]

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取人頭。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貨烏金混世流。

——〈題鳳翔府天慶觀〉[35]

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王侯。
世間甲子管不得,壺裡乾坤只自由。
數著殘棋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山秋。
飲餘回首話歸路,遙指白雲天際頭。

——〈贈羅浮道士〉[36]

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
衷情慾訴誰能會,惟有清風明月知。

——〈題黃鶴樓石照〉[37]

密室靜存神,陰陽重一斤。
煉成離女液,嚥盡坎男津。
漸變逍遙體,超然自在身。
更修功業滿,旌鶴引朝真。

——〈明胎息〉[38]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
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警世〉[39]

文學作品中的呂洞賓

 
八仙、福祿壽與西王母會瑤池圖
清代 乾隆朝(1736-95)
軸 水墨設色緙絲本
縱182.8公分 橫104.1公分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在南宋筆記小說《大宋宣和遺事》中描寫林靈素講經的情節時,呂洞賓就曾經在此顯現:

又為大會,引群臣士庶入殿,聽靈素講經。上設座其側。靈素昇高座,使人於下請問。然靈素所言,雜以滑稽喋語,上下為大鬨笑,莫有君臣之禮。齋罷,帝問靈素:「朕建此齋,得無神仙降耶?」靈素曰:「陛下更須建靈寶大齋,肅清壇宇,其時必有真仙度世。」言罷,道眾中忽有一士擲所盛齋缽於地,眾欲責之,遂騰雲而去。帝曰:「此非神仙而何?」靈素不答。揭缽視之,見一幅紙,上有詩一絕雲,詩曰:

捻土為香事有因,世間宜假不宜真。
洞賓識得林靈素,靈素如何識洞賓?
眾方知是洞賓降。[40]

當中詩句「捻土為香事有因,世間宜假不宜真」在《全唐詩》中亦有收錄,但卻變成了是呂洞賓留詩予北宋張商英(1043-1122)的前兩句。〈宋朝張天覺爲相之日有繿縷道人及門求施公不知禮敬因戲問道人有何仙術荅以能揑土爲香公請試爲之須臾煙罷道人不見但留詩於案上雲〉:

捏土爲香事有因,世間宜假不宜真。
皇朝宰相張天覺,天下雲遊呂洞賓。[41]

明代吳元泰所撰的《東遊記》記載了鐵拐李、鍾離權、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修煉得道的故事。當中描寫呂洞賓的情節有 〈洞賓店遇雲房〉、〈雲房十試洞賓〉、〈鍾呂鶴嶺傳道〉、〈洞賓酒樓畫鶴〉、〈三至岳陽飛度〉等。[42]部份內容承襲宋元時期對呂洞賓記述,但也有較為通俗的面貌描寫。

相關宮觀

註釋

  1. 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五,〈呂喦〉,收入《道藏》,第5冊,頁358a。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
  2. 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一,〈純陽呂真人〉,收入《道藏》,第3冊,頁346a。
  3. 苗善時:《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卷一,〈瑞應明本第一化〉,收入《道藏》,第5冊,頁705a。
  4. 有關呂洞賓生平的考證及批判性觀點,可參考朱越利:〈呂洞賓、劉海蟾等北宋參同清修內丹家〉,《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第一期(2009),頁282-291。
  5.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下冊,〈呂先生〉,頁561。
  6. 呂溫:〈唐故通議大夫使持節都督潭州諸軍事守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下闕)魚袋贈陝州大都督東平呂府君(渭)墓誌銘並序〉,收入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第四輯,頁81。
  7. 范致明:《岳陽風土記》,載吳琯《古今逸史》(景明刻本),第十八冊,頁4b-5a。
  8. 吳曾:《能改齋漫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卷十八‧神仙鬼怪〉,〈呂洞賓傳神仙之法〉,頁504。
  9. 同上註,〈呂洞賓唐末人〉,頁503。
  10. 曾慥:《集仙傳》,載陶宗儀:《說郛》(據涵芬樓1927年版本),(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卷四十三,頁24a。
  11. 苗善時:《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卷一,〈瑞應明本第一化〉,收入《道藏》,第5冊,頁705a。
  12. 謝西蟾、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純陽子〉,收入《道藏》,第3冊,頁370c。
  13. 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五,〈呂喦〉,收入《道藏》,第5冊,頁358a。
  14. 同上註,頁358c-359a。
  15. 同上註,頁359a。
  16. 〈至大詔書碑〉,收入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8),頁730。
  17. 苗善時:《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卷一,〈黃粱夢覺第二化〉,收入《道藏》,第5冊,頁705c-706b。
  18. 同上註,卷二,〈歷試五魔第四化〉,收入《道藏》,第5冊,頁707b-708a。
  19. 《呂祖志》,收入《道藏》,第36冊,頁449c-450b。
  20. 謝西蟾、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純陽子〉,收入《道藏》,第3冊,頁370c-371a。
  21.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下冊,〈呂先生〉,頁560。
  22. 范致明:《岳陽風土記》,載吳琯《古今逸史》(景明刻本),第十八冊,頁5a。
  23. 呂巖:〈贈滕宗諒〉,載《全唐詩》(台南市 : 平平出版社,1974),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699。
  24.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下冊,〈呂先生〉,頁560。
  25. 《呂帝聖蹟紀要》,〈長沙警釋〉,載《重刊道藏輯要》(據光緒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重刊本),壁集,頁6b。
  26. 陶穀:《清異錄》(據《欽定四庫全書》本),卷下,〈酒漿〉,〈含春王〉,頁48b。
  27.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下冊,〈呂先生〉,頁560。
  28. 謝西蟾、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純陽子〉,收入《道藏》,第3冊,頁371a。
  29. 呂巖:〈熙寧元年八月十九日過湖州東林沈山用石榴皮寫絕句於壁自號回山人〉(一作題沈東老壁),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700。
  30. 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一,〈純陽呂真人〉,收入《道藏》,第3冊,頁345c-347a。
  31. 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十五,〈呂喦〉,收入《道藏》,第5冊,頁358c。
  32. 柳守元:《清微宏範道門功課》,〈午壇功課〉,〈孚佑上帝純陽老祖誥〉,載《重刊道藏輯要》,張集,頁28a。
  33.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下冊,〈呂先生〉,頁561。
  34. 呂巖:〈紹興道會〉,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698。
  35. 呂巖:〈題鳳翔府天慶觀〉,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698。
  36. 呂巖:〈贈羅浮道士〉,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701。
  37. 呂巖:〈題黃鶴樓石照〉,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701。
  38. 呂巖:〈明胎息〉,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702。
  39. 呂巖:〈警世〉,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702。
  40. 黎烈文標點:《新刊大宋宣和遺事》(據金陵王氏洛川校正重刊本),〈元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頁28-29。
  41. 呂巖:〈宋朝張天覺爲相之日有繿縷道人及門求施公不知禮敬因戲問道人有何仙術荅以能揑土爲香公請試爲之須臾煙罷道人不見但留詩於案上雲〉,載《全唐詩》,第12冊,卷858,〈呂巖三〉,頁9699。
  42. 吳元泰:《東遊記》,載《四遊記》。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
全真道
祖師 北五祖 東華帝君王玄甫 | 正陽帝君鍾離權 | 純陽帝君呂喦 | 海蟾帝君劉操 | 重陽帝君王嚞
北七真 遇仙派 丹陽真君馬鈺 | 南無派 長真真君譚處端 | 隨山派 長生真君劉處玄 | 龍門派 長春真君丘處機

崳山派 玉陽真君王處一 | 華山派 太古真君郝大通 | 清淨派 清靜真君孫不二

南五祖 紫陽真人張伯端 | 翠玄真人石泰 | 紫賢真人薜式 | 翠虛真人陳楠 | 紫清真人白玉蟾
經典 重陽立教十五論
三大祖庭 山西芮城永樂宮 | 陝西戶縣重陽萬壽宮 | 北京白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