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字节 、 2015年11月13日 (五) 11:02
无编辑摘要
《莊子》在西元三世紀到五世紀的魏晉時期產生了重大影響,和《周易》、《道德經》一起並稱「三玄」。從六朝時起,《莊子》一書先後存在過《南華》、《南華經》、《南華真經》不同名稱的演變與並存時期。據學者研究,至遲在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583年)成書的《經典釋文》一書中,就已經開始列《莊子》為經典,有尊《莊子》為經典之意。進入唐代,由於唐朝統治者的崇道,定《莊子》為《南華真經》,表明《莊子》號《南華真經》已經正式得到統治者的認可。所以《莊子》一書有時又有《南華》、《南華經》等的代稱。
據《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書原本為五十二篇,現存西晉[[郭象]]注本為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認為係莊子本人所作,外篇共十五篇,雜篇共十一篇,應為其後學弟子著作。內篇最集中表現莊子思想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大宗師〉等篇。有關內外篇的不同之處,說法頗多。如以唐代成玄英的認識為例,他認為區別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篇題。內篇各具篇題,每一題都限定三個字,篇題標明本篇主旨所在,〈外篇〉則不然,它以篇首二字或三字為整篇的題目,如〈駢拇〉、〈馬蹄〉、〈天地〉、〈天道〉、〈刻意〉、〈繕性〉、〈 [[ 秋水 ]] 〉、〈達生〉、〈田子方〉、〈知北遊〉等十篇;也有在本篇首句中摘取兩字為題者,如〈膚篋〉、〈在宥〉、〈天運〉、〈至樂〉、〈山木〉等五篇,這些題目不足以揭示一篇的大旨。二是內容側重。成玄英在〈莊子注疏序〉中寫道:「內則談於理本,外則語其事蹟。」認為內篇多談義理,外篇則是表證義理的實例。現《[[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收入《南華真經》白文本五卷。又洞神部玉訣類收入歷代注本八種。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0頁。
[[Category: 洞神部本文類]][[Category: 先秦道教經典]]
[[en: The True Scripture of Southern Florescence]]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