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呂祖宮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3月23日 (一) 11:35的版本 (新页面: 火神廟,即「敕建火德真君廟」,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該廟始建於唐朝貞觀六年(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ref>參見明...)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火神廟,即「敕建火德真君廟」,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該廟始建於唐朝貞觀六年(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1]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年)重修。明代萬曆年間,因宮廷連年發生火災,於是下令擴建火神廟,並賜琉璃碧瓦以壓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重修,「門及後閣俱加黃瓦」。[2]

火神廟的主體建築現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熒惑星君,即通常所謂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內原懸有乾隆皇帝御筆之匾及對聯,匾曰「司南利用」,聯曰「菽粟並資仁,功成既濟;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3]另外,此殿頂還有一漆金八角蟠龍藻井,精巧無比,在京內並不多見。火祖殿之北為斗姥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妙統辰樞」。最北面為「萬歲景命閣」,俗稱「玉皇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在「萬歲景命閣」兩側的連廊下,各有一掖門,直通廟後一水亭,可觀什剎海煙波,可惜早已不存。

長期以來,火神廟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民間風俗,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六月二十二日火祖聖誕之盛況。過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員前往致祭。[4]清末及民國年間,火神廟則又連年舉行中元法會,由大戶人家出資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廟外甬道上焚化。前來觀禮的人們將甬道擠得水洩不通,為京城一勝景。

火神廟雖為皇家道觀,但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住持。據傳張天師入京覲見,多駐蹕於火神廟。1930至40年代,火神廟的住持道士田子久,十分善於交際,社會知名度頗高,號稱當時京城四公子之一,又被稱為北平第一美老道。

歷經千餘年間的風風雨雨,昔日殿堂莊嚴、流光溢彩的火神廟已經變得滿目瘡痍、樑朽椽爛了,又加上諸多百姓居住其中,更顯岌岌可危。有鑑於此,1981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後又決定將廟內所有居民遷走,由中國道教協會籌資修復廟宇,作為道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修繕後的火神廟將為未來的北京市道教協會所在地。

註釋

  1. 參見明代劉侗、於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卷一。
  2. 清代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卷五十四。
  3. 見《日下舊聞考》卷五十四
  4. 據《明熹宗實錄》:「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火德真君,著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