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化书
编  著:谭峭
卷  数:六卷
正统道藏:太玄部 别字号
涵芬楼本第724册
新文丰本第39册
三家本第23册
道藏提要:编号1035
中华道藏:道教论集道学论著‧全真文集
第26册
 

化书,五代道士谭峭撰。六卷,收人《正统道藏》太玄部。《万历续道藏》亦收录此书,较《正统道藏》本多目录一卷。此书为唐末五代道教哲学思想名著。认为世界本源于“虚”,由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最终复归于虚。“虚”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万物的归宿,虚与物有一种循环转化的关系。在论及生死问题时,谭峭认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生死循环不息。懂得这个道理者,就能进入“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的永生境界。

全书分〈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六卷,凡一一零章。大抵以老庄思想为本,而兼融儒学。作者认为:天地间万物生生不已,变化无穷,循环往复,皆不离其道本。道以虚无为体,纯一为德。故世人修道养生,理身治国,皆须顺应物化之理,归根返朴,虚心合道。书中所述养生修炼之道,主要发挥庄子齐物坐忘之论。谓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万物可以虚,我身可以无。以我之无合彼之虚,自然可以隐、可以显、可以死、可以生、而无所拘”。故修道者应物我俱忘,虚心合道。“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通”。此即庄子所说混同物我,冥一天人,同于大通之超越境界。书中所述帝王治国之道,则以道德为本。作者猛烈抨击统治者以欺诈刑赏治国,重税剥夺民食,苦役穷民之力。致使纯朴泯灭,道德沦丧,民多饥困,此乃不平之甚,不义之甚。作者因此主张恢复纯朴道德之治,行节俭均食之政,以救天下之战乱穷困。此即道家所谓纯俭治世之道。其说虽本于老庄,但亦反映五代战乱时期普通民众之愿望。

书中又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社会演化,揭示动乱之因,并提出对策。该书为道教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另有明代道士王一清《化书新声》为之注。

参考资料

  1.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二卷,第485至492页。
  2.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98至100页。
  3.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41页。
  4.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15至117页。
  5. 李养正:《道教手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29至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