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書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7月3日 (五) 17:23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化書》為五代譚峭所撰,共六卷,分道、術、德、仁、食、儉六化,合計一百一十篇,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此書結合道教理論與儒家思想,認為世界本源於「虛」,由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最終復歸於虛。「虛」既是萬物的本源又是萬物的歸宿,虛與物有一種循環轉化的關係。在論及生死問題時,譚峭認為: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生死循環不息。懂得這個道理者,就能進入「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的永生境界。書中又用大量篇幅論述了社會演化,揭示動亂之因,並提出對策。該書為道教哲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國哲學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另有明代道士王一清《化書新聲》為之注。

參考資料

  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二卷,第485至492頁。
  2.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98至100頁。
  3.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1頁。
  4.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15至117頁。
  5. 李養正:《道教手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29至3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