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子造四面老君像石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刘玄子造四面老君像石,亦作刘子达造四面老君像石,造于隋代开皇十九年(599年),现藏耀县药王山博物馆。

造像内容

此像为长方形,75 x 46 x 20公分,四面造像。

正面

正面上部开一龛,内有道像三尊,坐像面残,头戴道冠,蓄三缕长须,右手执麈尾,左手扶于右足,著对领衣,内无带。无座。左右各一立侍,各戴冠,著宽袍大袖,执

龛下中央有线刻香炉,但细长颈、有盖,形似胡瓶。左右双狮。左右边又有供养人像各二身,左为“祖关买、☐☐俊”,右为“祖母来☐胜、☐父洪祖”。下面为供养人像两层,上层为“外祖王安寿、外祖母伍舍基、☐父☐☐、外舅王☐☐、妹夫王道奴、☐母☐☐、☐☐李要香、妹开妨、妹阿仙、妹☐☐”。下层有“外生伏☐、外生曾☐、外生☐☐、外生☐☐、外生☐☐、妹夫李子☐、外生田☐、外生善寅、外生☐☐、外生☐☐”。“外生”或应为“外甥”。

背面

碑阴造像略与前同,亦为三尊道像,主尊戴道冠,蓄三缕胡须,双手与正面主尊不同,合袖于胸前,内有长带翻出覆盖双手。左右二侍者立。龛下图像磨泐不清。上层题名有“父刘洪庆、母(?)盖(?)火好”。下层题名可认出的有“☐☐主刘子☐、弟子☐、弟子☐、息长☐”。

左面

碑左侧上部开一龛,内有坐像一尊,面残,头戴道冠,长须,右手执麈尾。宽袖,双腿衣纹紧贴,胸部无任何衣纹及衣领、束带。尖拱型龛楣内饰花瓣,上刻帷帐,龛下有香炉,形似博山炉,细腰花座,花草缠绕。左右二蹲狮,下无图像。

右面

碑右侧上部一龛,内有坐像一尊,头戴道冠形似圆帽,三缕长须垂至胸,双手合于袖内。龛楣花纹、龛下香炉、二蹲狮亦如左侧。以下有发愿文六行,第一行残缺,第二行为:

椁,非道无以表其质,☐☐道民刘子达,/乃能减割家财,为亡弟子岳敬造四面老君一区。上及/主延祚无穷,万方归化。下及七世父母,因缘卷(眷)属,/减(咸)保福缘,下及法界众生,一时成仏(佛)。/开皇十九年岁次己未二月八日造讫。

造像特点

这是道民刘子达为亡弟所造老君像碑,发愿文保留了流行的佛教用语“一时成佛”。形式上似乎著意于变化,四面主尊造型不同,侧面与正面的香炉也不同。男供养人形象不是隋代流行的窄袖紧身袍、长靴,而是宽袍大袖、平头履,再联系到主尊像没有流行的方座,都体现了对早先传统样式的保留。

参考资料:

  • 李淞:〈关中及北方的隋代道教造像: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二〉,《雕塑》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