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8年11月10日 (一) 16:26的版本 (新页面: 全真道興盛於金元時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元以降,與正一道作為兩大道派延續至今。 == 創教時期 == 全真道創教人...)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全真道興盛於金元時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元以降,與正一道作為兩大道派延續至今。

創教時期

全真道創教人王嚞(1113-1169年),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出身富家,仕途無進,於是入道。他自稱於正隆四年(1159年)在甘河鎮遇異人授以真訣,自此棄家入終南山南時村居於穴中修煉,號其穴為「活死人墓」,自號「王害風」,佯狂裝瘋。大定七年(1167年),放火燒掉所住茅庵,雲游至山東半島,正式亮出全真旗號,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這七大弟子成為全真道興旺發展的骨幹,各自形成門派,後稱「北七真」。王重陽在山東半島創教、傳教的時間只有三年,大定九年(1169年)秋,他留王處一、郝大通在昆崳山修煉,自己攜丘劉譚馬四大弟子返關中,抵開封而逝。弟子搜集遺留詩詞千餘首,編為《全真集》刊行。王重陽之後,大弟子馬鈺繼任掌教,其餘六真在山東、河北、陝西、河南等地傳教,在民間逐漸擴大了影響。馬鈺掌教期間,教旨以無為為主,離塵去俗,識心見性,以道士的樸素苦行吸引社會人士信向,尚未與統治者結上關係,也未營造宮觀。這是全真道發展的第一階段。

金朝末年的發展

從公元1187至1219年,為全真道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是全真道進一步發展而漸漸壯大的時期,劉處玄、丘處機先後掌教,以山東半島為活動中心。此時的全真道,特別注意爭取金朝統治者的承認和重視,並開始營造宮觀,建立宗教活動基地。隨著全真道在民間勢力的增大,金廷也日益重視它。泰和元年(1201年)、三年(1203年)王處一兩次被徵召,皇帝的一再徵召,反過來又提高了全真道地位,促進了它在民間的流傳。從公元1219年起,全真道的發展進入第三階段,到達鼎盛,促這一局面的關鍵人物是丘處機。丘應成吉思汗之召,以七十多歲高齡率徒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內),勸其戒殺,取得成吉思汗尊敬,稱他為丘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並敕免全真道士差役賦稅。丘處機於公元1224年東歸,回到燕京(今北京),住於太極觀(後改名長春宮),該觀從此成為全真道首腦機關所在地。丘處機提出「立觀度人」,此後全真弟子大建宮觀、廣收門徒的活動大為展開,全真道觀逐漸遍佈北方。公元1227年,丘處機卒,葬於長春宮處順堂,即今天的北京白雲觀。從丘處機掌教後,全真道有了很大發展。

元代初期的發展

元代全真道的發展進入鼎盛期。全真道大建宮觀,廣收門徒出現許多知名道士,一派道門興旺景象。丘處機去世後,繼起掌教者尹志平李志常進一步拓展全真事業,爭取統治者支持,使全真道獲得進一步發展,步入頂峰。全真道不僅在北方成為道教重心,還渡江南傳,江浙鄂閩等地都有了全真道的活動蹤跡。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動點在湖北武當山,徒眾甚多。全真道南傳之前,江南已有金丹派南宗煉內丹,自稱丹法出於鍾、呂、劉,與北方全真道同源異流。南宗教團不大,未受元室重視,於是南宗徒裔在元代紛紛合流於全真門下,其著名者有李道純陳致虛等。至此,全真道傳遍大江南北,盛極一時,與正一道勢力不相上下。全真道政治地位因元室冊封全真祖師而有了很大提高。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詔封全真道所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五祖為「真君」,後人稱為北五祖;又封王七大弟子為真人,世稱七真。至大三年(1310年),元武宗又加封全真五祖為帝君,七真為真君,丘處機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為真人。不少全真道高道知集賢院道教事。

元代中期至晚期的發展

大略從元中期至元末,可算全真道發展的第四個階段,呈外盛內衰之象,教風有變,趨於蛻化,教內高道缺乏,落入發展平平的局面。與此相比,正一道成為元代中後期較興盛的道派。

參考資料

  1.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卷1、2,中華書局1962年版
  2. 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第414-41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
  3.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三卷,頁31至91、183至216、365至384、485至499頁。
  4.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頁169-173、197-200頁,
  5.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頁112-114頁,
  6.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第一卷,第170-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