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24字节 、 2008年11月10日 (一) 01:39
无编辑摘要
{{道教音樂}}
全真道音樂始於何時,目前尚無確考,但規範、統一於全真道內所使用的音樂,是在 [[ 王重陽 ]] 創立全真道以後才逐步形成的。未形成全真道之前,全真道音樂應是與其他道派音樂同一源宗的。起初是受原始巫祝樂舞的影響,後又歷經各歷史時期的發展和演變,逐漸理順成形,最終因教派的分野而形成了具有全真道之個性特徵的全真道音樂。
== 內容與形式 ==
全真道音樂主要用於修持、慶祝、祈禱等法事之中。修持法事中的音樂,就是「 [[ 早壇功課經 ]] 」和「 [[ 晚壇功課經 ]] 」音樂,慶祝法事的音樂,主要在慶賀神仙、祖師的聖誕等活動中進行,祈禱法事音樂大多用於祈晴禱雨、超度亡靈、賑濟等儀式之中,如「放施食」、「上祖師表」等。這些法事中的音樂,以 [[ 聲樂 ]] 形式為主體,另有以打擊樂為主的 [[ 器樂 ]] 形式。日誦早晚課全為聲樂詠唱,有鍾、鼓、木魚、鈴、鐺、鈸、磬等小件法器伴奏,有些宮觀加有少量管弦樂器伴奏。
慶祝法事和祈禱法事中的音樂,以聲樂形式為主,間或有規模較大的宗教樂舞場面,配合這種場面,往往有鼓、大鈸、大鐃等大件法器以及少量吹管樂器加以伴奏。儀式進行中,有時還穿插演奏一些相對獨立的樂器曲牌,如某些宮觀演奏的「鐃鑔牌子」及各種短小的「耍曲」等。
全真道音樂的傳承,歷來嚴謹、規範,通行於全真道內的音樂以《[[全真正韻]]》亦即教內通稱的「十方韻」為範本,各宮觀均準規嚴行。經韻的承傳,全憑上師密傳,口傳心授,故其音樂型態上有著高度的統一性。從現今各主要全真宮觀的音樂上看,各地所誦之「十方韻」無論是韻腔風格,還是具體的旋法、節奏都大同小異,在道內有「死全真」之說,意即全真道音樂是不得隨意改動的,因此便形成了全真道音樂固有的統一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徵。
全真道音樂歷代少有記錄,見諸於文字記載的資料也較少。唯有在清代後期由四川成都 [[ 二仙庵 ]] 雕版印刷的《[[重刊道藏輯要]]》中收錄的《全真正韻》,為目前所見最完整的一部全真道樂譜輯。
== 相關條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