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内丹
丹学术语
心性命 精气神 大还丹 小还丹

性命双修 三花聚顶 三车搬运
三家相见 九鼎炼心 龙虎交媾
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 坎离颠倒 合符行中
五气朝元 脱胎换骨 筑基 炼己
调息 得药 采药 火候 进火
退符 温养 沐浴 活子时 河车
玄珠 关窍 周天 女丹 斩赤龙
太阴炼形 元贞之体

内丹,道教方术之一。顾名思义,所谓“内丹”也就是人体之内的“金丹”,它是与“外丹”相对而言的。如果说外丹是采取地中的矿物石炼制而成的一种外在药物,那么“内丹”则是从人体自身寻找基本的原材料,通过特殊的程序操作而得到的一种内在药物。道门把人体的精气神当作内在的原材料,力图通过此等原材料的加工与炼制,形成可以滋补人体的“大药”。由此引申开来,形成了炼制内丹的方法和理论。因此,从广义上说,“内丹”既指体内之“丹”,也指炼制体内之丹的程序理论。前者是从“物”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理法”的角度说的。

内丹术的渊源

内丹术注重人的精神调理与呼吸方法的运用,力求气血的流畅和身心健康。古人以精气神为性命之本,故而“内丹学”被当作“性命之学”。“内丹”这个名称虽然比“金丹”晚出,但力图通过内炼而延年益寿的观念及方法却具有相当悠久的思想渊源。根据《吕氏春秋》、《庄子》、《路史》等书的记载,相传上古的“阴康氏”为了消除阴雨潮湿给人带来的危害,发明了“引舞”,以导引气血的流行,这种“引舞”可以看作上古时期炼形的特殊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等书的记载,黄帝曾经进行“移精变气”的修炼,这可以看作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的雏形。此外,《庄子》书中有“心斋”、“坐忘”之类的精神调理方法,这是“炼神”古老传统的文化遗存。这一切,为内丹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实践来看,道教内丹术实际上在汉末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问世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理论,只是那时候没有使用“内丹”的术语而已,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使用了“还丹”的术语,他所指的“还丹”既包括“外丹”,也包括“内丹”,因为魏伯阳在书中有关于“内以养性”方面的诸多论述,这些论述被置于“还丹”的框架之中,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汉代已经有“内丹”的实践活动,而没有使用“内丹”的术语。

内丹术的发展

从现存文献看,“内丹”一词最早见于梁陈时期佛教天台三祖慧思,他曾经言及“藉外丹力修内丹”。这表明南北朝时期,道门的内丹术已经流行并且被佛教所注意。又据《罗浮山志》的记载,隋朝的苏元朗陈述了以“身为炉鼎,心为神室”的内丹操作,体现了当时道门中人以外丹烧炼比喻内丹操作的思维路数。自此以后,以外丹为内丹比喻的思维路数一直为道门所应用。自唐末开始,以锺离权吕洞宾为代表的一批道教学者注重内丹的修炼。这种倾向在宋代表现得更为明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等人力主内丹之学。其后,论述内丹的各种著述纷纷问世,并且形成了许多流派。其中有所谓中派东派西派之分。所谓“中派”以元初从金丹派南宗合流于全真道的李道纯为代表,李道纯总结南北二宗之学,其丹法以性命双修为特色;“东派”以明代的陆西星为代表,陆氏的丹法从筑基、炼己、摄心修性入手,在见性之后则男女双修;“西派”以清代四川的李西月为代表,李西月宗承张三丰、陆西星等人的丹道学说,于炼心方面多有精到见解。

内丹术的概念

道门中人从天人相应的立场出发,认为人体与宏观宇宙是相对应的。就存在性质而论,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大宇宙具备的运行规律,在人体小宇宙之中也是存在的。天体中有日月星辰,人体也有日月星辰。内丹炼制理论强调效法周天运行规律。根据陈虚白《规中指南》等书的陈述,内丹修炼以“玄牝、药物、火候”为三大要素,所谓“玄牝”在不同的典籍之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规中指南》以“炉鼎”为“玄牝”;所谓“药物”就是人体内的精气神;所谓“火候”就是内丹修炼过程中精气神调节的度数。道门通过具体的修炼,总结了一套对于人体健康有用的操作方法。在今天看来,内丹修炼虽然不容易掌握,但对于身心健康而言确实具有特殊的功效。在科学繁荣昌盛的时代,道教内丹学依然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今人应该认真发掘传统内丹理论所包含的生命智慧,以为未来生存之裨益。

参考资料

  1.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道教文化新典.金丹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 詹石窗主编:《金丹派南宗研究(甲、乙、丙)》(台北:中华大道社,1999至2000)。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