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論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修真論〉,道教修煉典籍,屬《修真十書》所收《雜著指玄篇》卷一,成書於南宋淳佑甲辰(1244年)暑月,署廖正敬書。該文認為「大道眇冥,人不易知」,故多引歷代道教名著或名人之言來說明修真之事,如引《抱朴子》言:「水之有源,其流必遠;木之有根,其葉必茂;屋之有基,其柱必正;人之有精,其命必長。」引《九子丹經》言:「人之可保者是命,可惜者是身。可存者是氣,可重者是精。」引《太上玄鏡》言:「純陽上升謂之氣,純陰下降謂之液。氣液相交於骨髓之間者,謂之髓。氣髓相交於膀脫之外者,謂之精。心氣在肝,肝精不固,目眩無光。心氣在肺,肺精不實,肌肉瘦弱。心氣在腎,腎精不固,神氣減少。心氣在脾,脾精不堅,齒發浮落。五臟之中,腎為精樞,心為氣館,真精在腎,餘精自還下田,有八百一十丈,九九八十一純陽之數。過此已往,走失其精,耗散元氣,疾病隨生,死亡隨至。」又引廣成子授道於黃帝言:「出入不離玄牝,往來只在穀神。」以及虛靜先生言:「大道不遠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其精損筋骨。」最後,作者認為大道「易知而難過,易過而難成」,並說其要在於「海南白先生(白玉蟾)所著修真養命之圈,設象以明大道之奧」。由此可知,其作者蓋為鐘呂金丹派南宗道士。

參考文獻

  1. 《修真十書》〈雜著指玄篇〉〈修真論〉,見《道藏》,第4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