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论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修真论〉,道教修炼典籍,属《修真十书》所收《杂著指玄篇》卷一,成书于南宋淳佑甲辰(1244年)暑月,署廖正敬书。该文认为“大道眇冥,人不易知”,故多引历代道教名著或名人之言来说明修真之事,如引《抱朴子》言:“水之有源,其流必远;木之有根,其叶必茂;屋之有基,其柱必正;人之有精,其命必长。”引《九子丹经》言:“人之可保者是命,可惜者是身。可存者是气,可重者是精。”引《太上玄镜》言:“纯阳上升谓之气,纯阴下降谓之液。气液相交于骨髓之间者,谓之髓。气髓相交于膀脱之外者,谓之精。心气在肝,肝精不固,目眩无光。心气在肺,肺精不实,肌肉瘦弱。心气在肾,肾精不固,神气减少。心气在脾,脾精不坚,齿发浮落。五脏之中,肾为精枢,心为气馆,真精在肾,馀精自还下田,有八百一十丈,九九八十一纯阳之数。过此已往,走失其精,耗散元气,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又引广成子授道于黄帝言:“出入不离玄牝,往来只在谷神。”以及虚静先生言:“大道不远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其精损筋骨。”最后,作者认为大道“易知而难过,易过而难成”,并说其要在于“海南白先生(白玉蟾)所著修真养命之圈,设象以明大道之奥”。由此可知,其作者盖为钟吕金丹派南宗道士。

参考文献

  1. 《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修真论〉,见《道藏》,第4册。